一名记者采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记者接着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便后要洗手;要诚实,不撒谎;打扰了别人要道歉;做错了事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一直是按幼儿园老师教的去做的。”
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答记者问告诉我们:一是良好的品行和习惯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二是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作用非常大。
这两点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特别要重视的问题。孩子品格形成的关键期在少儿时期,少儿时期忽视甚至放弃对孩子的品格教育,必然给孩子留下隐患甚至危险。
有专家指出,衡量一个人是否是“受过教育的人”的根本标准,不在知识,而在美德,除了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包括那些更具有道德意味的品德,如仁慈、公正、诚实、宽容、讲信用等。好习惯成就未来。在少儿时期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在书籍的世界里,不只是课本知识,也有很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百科全书等有用有趣的知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最初设立的目的是希望世界各地的人,无论年老还是年轻,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杨绛曾在《读书苦乐》中写道:“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入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就高明,和他对质。”
读书是一个人获取前人智慧精华最便捷的方式,一个人的见识和气质都藏在他读的书里。读书能够帮助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借助人类所记录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突破困境。
如何在家营造阅读氛围呢?有三个彩蛋送给家长朋友们:
一是制定读书计划
要对自己的读书时间有明确的规划,制定好每日的读书目标,如一天中留出1~2小时的时间阅读;10天内读完一本书;每天清晨、午后、或者睡前读书半小时等等,将生活中可利用的时间,集中起来阅读。
二是将兴趣培养成习惯
从兴趣出发,兴趣是一个人动力的源泉。优先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阅读,有兴趣、兴趣浓,事情自然能做好;兴趣淡、没兴趣,事情自然做不好,想养成读书的习惯或做其他任何事情,兴趣所扮演的角色忽视不得。
三是勤于动笔,学以致用
边阅读,边思考,边动笔,遇到喜欢的句子或认可的道理可以摘抄下来,时间久了,你会发现积累下了很多有益的知识,而强迫自己一味的阅读,时间长了难免会索然无味,将自己的感悟记下来,并学以致用,才是读书的意义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