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讨论的公平都是假象,因为他们没有建立在人权,男女平等的基础之上,就如同一栋没有打好基础的建筑,只是个庞然大物而已。
让“她”说话才是最好的公平01 一件小事的感悟
今天爸爸和奶奶在讨论一件事情,他们讨论的很激烈,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俨然一副家庭权利集中者的形象。我瞅着旁边的妈妈,她似乎也有意见要发表,一直望着他们。但是他们不要妈妈插嘴。妈妈插嘴会被无情的打断,并且奶奶会显现出一副“你什么都不懂”的样子“教导”她,妇女不要插嘴大事,更不要插嘴男人的事。
在一旁默默不说话的我替妈妈着急,替她伤心。恨不得立刻让他们接受妈妈,进入他们的谈话中去,可是令我疑惑且痛心的是,被打断的妈妈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愤怒!伤心!
她面无表情的闭嘴,听着别人的谈话,忍不住插嘴,被打断,这对于她来说似乎真的毫无关系。
我再也忍不住内心的燥乱,索性不听他们的对话,走出家门去。踢着路边的小石子,我感觉愤怒,替妈妈伤心,同时妈妈也让我感到失望。让我惊讶的是,她为什么要听话闭嘴?她为什么不表明自己的看法?她为什么对别人言听计从?虽然对方是我们的家人,那也是绝对不可以的呀!难道妈妈不是家长吗?难道她不该为所谓的“大事”提出自己的一点点建议和想法?但那又是为什么?她在家中难道没有话语权?我不由得感觉到心在颤抖,思考我的以后。我的家庭。我在家庭中的地位,我的话语权。因为,我现在是女生,是女孩,将来我也是女人,可能也是家庭主妇,也是妈妈。
02 她们最关心的是什么?
有一份网络上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个问题是女性们最关心的,而这3个问题就包括了一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3个纬度:政治、经济和文化。
调查显示,农村妇女最关心的是政治权利,其次是医疗卫生保健和经济地位,紧随其后的就是文化生活和社会地位了。城市妇女最关心的是医疗保健,其次,是经济地位和政治权利。紧随其后的是生活品质方面的问题。
都希望在家中有话语权,是这份调查问卷中最显而易见的结果。
举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吧。我们经常谈"希望"这个词语。然而你有注意到我们为什么经常提起这个词语吗?那就是因为某件事离我们还很遥远,所以我们希望。就像肥皂这个每天都要用到的东西,显然我们不经常谈起它,更不会上纲上线的把它写进书本上,文件里。不得不说,只有当我们不再用"希望"这个离我们十分遥远的词汇去形容某件事时,这件事才真真切切的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离我们很近,我们不再去追求它了。然而现在"女性话语权"就是像“希望”这个词语一样,是我们经常谈起的,时时刻刻所希望的,然而确实是离我们还有距离的,我们没有得到的。
我们来观察一下农村女性和城市女性的差别: 政治权利方面,也许农村女性只想追求个选举村长的权利,而城市女性想有和男性共同竞争公务员的权利。在文化生活方面,也许农村女性只希望有个机会去逛商店,欣赏欣赏自己喜欢的衣服。而城市女性喜欢研究名牌,研究化妆品等等。然而在家庭地位方面,农村女性和城市女性得到了基本的一致,认为“我对家庭的重大问题拥有平等决策的权力”是最重要的。然后这个调查其实并不是那么符合实际,农村妇女,比如我的妈妈,是根本意识不到这种话语权对于自己,对于女性的重要性的。她们已经习惯了一味的服从,习惯了任劳任怨,习惯了静默。甚至会去教导自己的下一代,结婚了以后在家里不要惹事,惹丈夫和婆婆不开心,不高兴。要少说话多做事,不然他们会找你的麻烦。这是潜在的危险,是定时炸弹,一旦爆发,女权将永远得不到平反。
我又想到。祥林嫂无论在生前还是死后,都要受到男权的控制和压迫,男权占有祥林嫂的躯体和灵魂,占有她的生前和死后。多么可怕!多么悲惨!
不只是妈妈,千千万万妇女在20世纪受到男权的压迫,在21世纪也丝毫未得到平反。在这里可能有人要大声追问"这个社会怎么了"?然而我们不能这么问,这么问只会增添对社会的仇视,而不能解决问题。那么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这个答案很遥远,也许在中国更遥远。
在题为“他为她”的两性平权运动演说造势时,艾玛说:“我认为女人应该获得和男人同样的报酬。女人有权决定自己的身体。女人有权参与自己国家的政策决定。女人应该从社会上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尊重。”潜移默化的习惯最容易养成,潜移默化的规矩最容易让人遵守。看似最最简单的最后一点,其实最最难,也就要付出千倍万倍的努力。
不得不说,让她说话,才是最好的公平。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