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大清王朝最后的领航者
天津教案对曾国藩的精神打击是巨大的,不光是民众的痛骂让他深感痛苦,更重要的是他清醒的认识到这个王朝已经不可挽回了。
曾国藩忠于清朝,一方面是基于礼教原则,另一方面也是处于国家利益现实考虑,他深知中国几千年历史,每次更朝换代,总要经历长期的割据和内乱。
曾国藩是清王朝的忠臣,为了这个王朝他拼尽心力。他善于反思,他的一生得力处在一个“悔”字,他想满清经过大患难后必能觉悟,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曾国藩,在他们的眼中,王朝的前途远远没有个人权利重要。
曾国藩早年立下“内圣外王”的宏愿,并为此奋斗了一生,然而到了暮年他才发现虽耗尽一生精力,但这片天是补不起来了。天津教案的打击,晚年心情低落,回到两江的曾国藩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
曾国藩毕竟是一个坚忍到底的人,他知道王朝命数之类的事是上天做主的,自己能做的是尽人事。在生命的尽头,他用尽全力又奏请派出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推动这个古老多灾多难的国家向前走了一步。这个建议被朝廷采纳,1872年8月11日,第一批三十名十三四岁到二十岁的幼童,远赴美国留学。老病缠身的他,还强撑病体做了一件事,就是历时两个月的大阅兵。
可以说曾国藩为了这个家,耗尽了最后一滴心血,人们都认为曾国藩是活活累死的。
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全做到了。曾国藩的成功证明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降服人,吸纳人,使英雄为我所用,终成大业。当然曾国藩的一生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失败的,眼看整个腐朽政权,自己却无能为力。
曾国藩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人意志力的局限。他在人类的精神征途上,树起了一座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的丰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