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孩子班级群里看到一条消息:下学期开始,学生缴纳餐费的银行由中国工商银行换到了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因为这个事,一位家长很生气,在班级群里发了这样一段文字。
家长:“为什么不每个月换一个银行呢?那样领导的存在感就强很多!”
老师是这样回复的。
老师:“某某爸爸, 稍安勿躁,我们已经和领导反映了问题,可能是其它原因所以必须要农村商业银行的卡,如有不便,请多包涵!”
老师的回复很贴心,没有毛病。
家长:“@语文-李老师 ,我是对事,没对老师,你反应了问题,已经尽了你的责任,我敢在群里说我就作了一切最坏的打算。”
平时很少在孩子群里说话的我,看到这位家长的情绪有点不对,想安抚一下他,忍不住回了这样一段话。
我:“@某某爸爸 ,心情可以理解,我们做家长的还是应该多多配合学校的工作,没有农商行的卡,去办一个就行了,应该不是很难的一件事。”
这位家长是这样回复的。
家长:“@库煜阳爸爸 ,是啊!没有这个学校还可以换个学校嘛!”
看到家长“是啊”的回复,我略感欣慰,以为他认可了我的说法。对于“换学校”一事,我又回了一段文字。
我:“@某某爸爸 ,为这点事换学校不至于!理解万岁吧!”
我这样说好像也没问题,这位家长是这样回复我的。
家长:“我是说没有这个学校还有下一个学校,是没有,不是要换,请看清文字。”
看到这段话,我很是无语,没有再说什么,也不知道说什么。
我突然明白:和这样的人是无法沟通的,说得再多都是徒劳,所以无须再说。
他强调的“没有这个学校”的“没有”两字是什么意思呢?是要把学校弄“没有”了吗?我实在是想不下去了,也就不想了。
今早看到周卫英老师在《一次成功的父子对话》中的一段话:“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对方就会很快恢复平静。人平静以后,才能真正进行理性思考和思想交流。”我很受启发。
人在发怒的时候,讲道理、说说建议之类的话,只会火上浇油。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对方的情绪才会平静下来,然后才能进行理性思考和思想交流。
我说“心情可以理解”,他回复“是啊”,这就是很好的对话。后面说的内容多是“道理”一类的话,所以这位家长听不进去,反而又增加了新的怒火。
其实,去办一张农商行的卡是很小的一件事,这个道理他怎么会不明白呢?我还傻傻地劝他不要生气。说白了,这个家长就是想发发脾气,没有其它什么目的。我们就由他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