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老公的脚步,好奇心的驱使,我成为了上山识药人,不停的寻觅,不停的百度识图,不停的去书中寻找知识,我要做一个地地道道的识药、採药、试药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4543385/541fcbf85541bb96.jpg)
刚下过雨的地上是泥泞的,雨鞋、水桶、镰刀是我必备的上山工具,上山的次数越多感觉自己越专业。即使蚊虫叮咬,树枝划伤,都无法阻挡我上山识药的决心。
苦参属于豆科植物,别名地槐、好汉枝、山槐子、野槐。
它就生长在小山坡上,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砂壤和粘壤土均可生长,排水良好的地块就可种植,当年播种的幼苗不开花,冬季叶子变黄脱落进入休眠期。
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残留根头和小枝根,大小分开,洗净干燥,或者浸泡至约六成透时,润透,切厚片,干燥备用。秋季採挖时,还可以摘些种子。
它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本草纲目》有载:“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张从正亦云,凡药皆毒也,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胜气增之患,诸药皆然,学者当触类而长之可也,至于饮食亦然。又按《史记》云,太仓公淳于意医齐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脉,以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慎风,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去风气湿热杀虫之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