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一章
我觉得里边写的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都和我现在一样一样的,我都有,或者曾经有过。
读完了前言部分,了解到家里有一个容易紧张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也因此了解到我幼年的害羞和怯场都是焦虑的表现,可惜那时候的父母根本不懂,他们天经地义地认为女孩就应该是羞涩的样子,错过了当初焦虑出现我说我害怕的时候,正确处理好我的焦虑的时机,我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充分的表明这会给我带来什么困扰,以至于,他们没有鼓励我坚持面对自己的恐惧,而采取了逃避演出的恐惧,从此以后很难自如地在群体面前发言。
回顾我的幼年时期,有一个同样焦虑的父亲抑郁的母亲,对于天生就容易紧张的孩子是个灾难,如果他们能够像“第二只小鸡”一样,从容不迫地在我身边待着,不是选择妈妈的忽视或者爸爸的假装不存在的劝慰,也许不会让那些焦虑消失,但是,很可能会更早地懂得怎样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系统,更快的解除警报,恢复到理性系统里来。
令人感到难过的是,我过去的四十年中,身体里的那套“警报系统”始终很敏感,以至于经常警钟长鸣,对于突发状况,始终采用了逃避模式去躲避那些恐惧,直到面对一个又一个创伤后出现了逃无可逃后的崩溃。
如果当年我爸妈能够好好的对待我,也许我会比现在好很多。。。
联结的断裂,可以恶化本己不那么理想的心理状态。
现在,我家即将出生的宝宝,先天条件,也许会和我当年差不太多,从根源上来说也许不会少:先天特质,心理创伤,苦难的经历,父母焦虑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压力,但是程度上来说,我觉得应该会轻很多,起码我不会像我妈一样的无意识,老公的逃避也会比当年爸爸少一点,而且,宝宝是男孩子,应该会把焦虑变成行动的可能性多很多。
虽然抱着乐观态度,也很期待着,不知道我们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走一步看一步吧。起码,我现在的时代是焦虑的时代,也许未来孩子的时代会和现在有所不同,是强迫的时代也不一定。也没有办法去说,到底是焦虑好,还是强迫好,总之,不管时代怎样变化,孩子总能够找到最适合他的成长方式,让他能够活下来,并且,尽他最大的能力活得更好。
我希望能够努力成为孩子的“第二只小鸡”。
游戏力2读后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