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偷懒?
为什么要学习?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偷懒…
人,最大的智慧,就是发明了工具。
从远古时代,到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再到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都是为了更好地偷懒,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在《小岛经济学》中,作者提到主公人发明渔网,可以一天吃两条鱼,不用每天都抓鱼,空闲的一天可以干别的,从而生长出了整个小岛经济。(提高生产效率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所以工具就是经济学的起源,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效率的科学)
否则为了生存,只能天天手工抓鱼,始终停留在原始时代。
为什么发明工具?
为了偷懒!
一:懒人哲学是什么?
1:懒人哲学
懒=效率=极简主义=杠杆效益=少即是多
极简主义也是一种懒…
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只专注于最本质的东西,抛弃一切被视为多余之物。
2:它的前世今生
极简主义兴起于1960-1970年代。但“风格派”和传统日本设计可以被视作极简主义的前身
3:很多人的误区
极简主义的源头可不是贫穷和节俭。
事实上,它常被认为是豪富阶层的专属风格。这些有钱人的逻辑是:我能买下任何东西,但我不想把我的房子弄得乱糟糟的。所以我只选最雅致,最简洁的东西。
所以就可以很好地理解,乔布斯,扎克伯格的穿衣风格,他们是将精力放在他们觉得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4:代表人物
早期极简主义代表人物有:
杜斯伯格(风格派)
倡导的主要艺术原则包括使用简洁的横向或纵向视觉构图法,只采用最基本的色调(包括黑白两色)等
德国建筑师 斯·凡·德·罗
现代建筑物奠基人之一
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少即是多”
致力于追求简洁明快的形式美
其他名人:
乔布斯,扎克伯格,爱因斯坦…
二:为什么需要懒人哲学?
节省你的时间
节省你的精力
节省你的金钱
信息爆炸时代,任何数据都成指数级增长,如何专注于有价值的事情上,则是现代人的必修课。
比如根据google(Google工程师内德-泰切公开的数据)统计,世界上的书籍数
129,864,880
所以如果不偷懒,老老实实一本本看,这辈子都是看不完的…
三:懒人哲学生活中无处不在…
1:用在整理上
断舍离
减少物品只是手段,减少这些生活中无益的事情,从而腾出时间精力来留给更有益的事情,才是断舍离的核心。
2:用在装修上
北欧风,现代风等
避免华而不实地装修,真正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
比如在厨房设计的时候,做美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所以整个厨房设计要遵循两个点:
1)不能累
一般做四菜一汤,至少半小时以上,而且都是站着的,所以如何结合人体工程学,让做饭更轻松,是一问学文,这点很多初级室内设计师都做不到,只会照搬模式。
比如在做菜过程中,最常用到的部位是腰和肘。
腰,在洗菜,切菜,拿东西时候都会用到。
肘,在烧菜的时候,手肘15°是最舒服的角度。
【2/100】本田直之的懒人哲学 【2/100】本田直之的懒人哲学只有科学设计,才能让做菜更轻松。
所以科学的设计原则如下:
【2/100】本田直之的懒人哲学2)高效
因为做菜有一定的流程,如果不按照流程,则实际做菜的时候会走很多无效的路。
所以在设计的时候,遵循拿-洗-切-煮-摆的正确流程
所以科学的厨房动线设计如下图:
【2/100】本田直之的懒人哲学进而延伸出常用的家庭厨房设计(一型,L型,U型,本质都是一样的,只是根据实际空间的变形而已):
【2/100】本田直之的懒人哲学 【2/100】本田直之的懒人哲学3:用在写作上
为了作者偷懒
列结构,填内容,素材库,一切为了写作效率,行文流畅有依据。
为了读者偷懒
结构清晰,排版重点,一切为了让读者用最快速的事情,获取文章真正想表达的核心内容。
所以,写完之后的改和删,是必备的环节…
一切从用户体验出发…
4:用在阅读上
阅读三部曲,包括选书-看书-笔记
选书,挑一本好书,远比看无数烂书要高效。
看书,带着问题找答案,远比从头看到尾要高效。
笔记,实践于生活,远比只看不做要高效。
四:总结
我最喜欢的日本作者之一,本田直之
就是信奉少即是多的懒人哲学
他将懒人哲学发挥到极致,用在阅读,人脉,管理,思考上。
追求一分耕耘,十分收获的杠杆效益
所以他现在一半时间在夏威夷冲浪,一半时间在日本管理公司。
如果没有杠杆效益的加成,想必也是做不到上面的生活的。
懒人哲学自古有之,要在生活中不断实践此理念…
才能应对现在如此浮躁和信息爆炸的时代…
原创100天100篇之2/100,享受自己的每一天吧!
上一篇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