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760323/b4de745d3f8d940e.jpeg)
01
与人交往,这是一门大学问。能不能把这门学问钻研好,决定了你未来的交际质量。
如果让你选择,你会跟什么人交朋友呢?一般来说,普通人会有这两种想法。
第一种想法,那就是“多多益善”的交友观念。
在很多人看来,交友哪有那么多讲究呢?只要多交朋友就可以了。这个时候,人们就会交到诸多的狐朋狗友,朋友的质量良莠不齐。
跟狐朋狗友交往,真的有必要吗?可以说,没有任何的必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会受到他们的消极影响。
第二种想法,那就是“见富便交”的交友观念。
这种观念,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看着“利益”来选择交往的对象,哪怕热脸贴冷屁股也都在所不惜。如此做法,未免有些卑微了。
况且,别人有钱,也不见得会分我们一点,那我们为何要有交友上的偏见呢?
与人交往,跟别人打交道,要看对方的品质,更要看真心。没有真心的朋友,哪怕有一万个,也不见得有什么价值。
人到中年才明白,这四类人,并非一般人,值得深交一辈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60323/d8678218fe55f805.jpeg)
02
不会落井下石的人,值得深交一辈子。
古时候,人们经常感慨,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当你有本事的时候,别人来附和你,这是很常见的事儿。当你出现了问题之后,你会发现99%的人都离你而去,甚至有些人还落井下石。
雪中送炭,这样的要求太高了。普通人很难遇见“雪中送炭”的人,除非他特别好运,特别有福气。
在这个人心不古,物欲横流的时代里面,我们能够遇上一个“不落井下石”的人就很不错了。要知道,欺软怕硬,永远是人类的强项。
你在职场中落败了,相信一大帮人都会排挤你,针对你, 围攻你。在这里面,你会看透何为人心人性,何为世道炎凉。
曾有人感慨,年轻的时候总认为雪中送炭的人才是好人,殊不知别人不害你,就已经算是好人了。
所以说,珍惜那个不害你,且不会落井下石的人,他们终究对你有着基本的善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60323/8fd39c22f9c28005.jpg)
03
懂得交际,但朋友很少的人,值得深交一辈子。
从人际关系这个角度来说,人类有两种性格,一种是开朗热情的性格,另一种则是内向冷漠的性格。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喜欢外向热情的人,而不怎么喜欢内向冷漠的人。在他们看来,前者容易交往,而后者不容易交往。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有些人的朋友很少,难道就证明他们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吗?
这样的想法,终究是有问题的。有些人特别会与人打交道,可就是朋友很少。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注重“真朋友”,而直接抛弃了“假朋友”。
越是朋友稀少的人,越有真感情。这,看似矛盾,可实际上又不矛盾。朋友过多的人,容易滥情,绝对会对你虚情假意。唯有朋友较少,不滥情的人,才懂得真情的可贵。
与“有情人”交往,也许会感觉特别枯燥。可实际上,他们对你的感情,你就算打着灯笼也找不到。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60323/639fac0890fa0018.jpeg)
04
知恩图报的人,值得深交一辈子。
人与动物之间,到底差距在哪里呢?就在于一颗“感恩”之心。
野兽不懂得感恩,过分冷血,所以成为了野兽。而人类懂得感恩,有着一定的人情温度,那他们才算是有感情的人。
当人失去了感恩之心,那他就跟“野兽”无异了。
就拿“借钱”这件事来说。你在他危急的时候借给他10万元,可他到期了依旧不还钱,甚至跟你耍赖,还到处造谣你。像这种人,就是典型的没有感恩之心的人。
相反,如果你帮助了他,他感念你的恩德,不仅在到期之前还了你的钱,还把你的人情放在了心间。像这样的人,才值得帮助,才值得我们付出真心。
不论是找伴侣也好,还是找朋友也罢,非感恩者不找,非真情者远离。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60323/3d004b4e7dd2e668.jpeg)
05
懂得欣赏、理解你的人,值得深交一辈子。
每个人都是一匹千里马,可并非每个人都能遇到懂得“欣赏”的伯乐。这世上有99%的人成为了普通人,就是因为他们遇不到伯乐,从而荒废了一辈子。
曾有两位年轻人,他们的学历差不多,能力也大同小异,反正职场的价值是一样的。
可是,第一位年轻人被领导看中,后来成为了领导的左膀右臂。而后者呢?谁也没有看中他,最后只能混迹在基层当中,平庸了大半辈子。
欣赏和理解,这是最难做到的两件事。你有才华,别人不懂得欣赏你,你还是难以发光。你有委屈,你的朋友或者爱人不懂得理解你,那你还是活得孤苦。
为什么我们希望遇到知己?就是因为知己懂得欣赏,也懂得理解,让我们的内心多了温暖,而少了冬日的冷漠。
与人交往的背后,不过是两颗真心的相互依偎罢了。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