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人脉”,就很自然地想到生意人,至于平常上班族,好像没有很重要似的。朋友A是开门店做生意的。他是2016年才回来的,之前一直在外面飘着,好多年高不成,低不就的,混了个没名堂回来,打算从这里重新开始。
然而回到家乡,能认识的不过就是街坊邻里,还有就是同学,但是她却很会善于抓住人脉。
他长得胖,拖家带口的,有两个孩子。在城里租了房子。孩子在小区里玩,上窜下跳的他首先认识了孩子玩伴的家长,一来二去的,关系就熟络了。
他见到人,总是很自来熟,总是人未到声却先至,一副周到热情的模样,如果你处在炎热的夏天,那么他给你感觉就是一股习习的凉风,让你舒爽!他不同于现代都市中人,一回到自己家,就是“嘭”一声把门关紧,就像守着某道关口似的,一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冷漠。他家的门,总因为孩子的缘故,“忘”了关住,所以楼上的人,总能稍微了解一点他家的状况。
他见人是这样的热情,很快便与小区里的人打成一片火热。他急需要找点事重新开始打拼,所以他在与人闲聊中,就会多少带着打听的意味,希望人家能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这样广种薄收的心态下,他很快就有了眉目。
某某朋友的店面需要一个人,是做饮食的,因为人家有工作,饮食店不过就是一个副业,现在需要一个负责人管理。他就这样摩拳擦掌地去了,辛苦自是辛苦,总算是迈出了一大步。
这年月生意并不好做,店面里就靠着他来支撑,老板几乎不怎么过问,只要他记好账目即可。最后彻底变成了他自己的店面,老板说给他分成,临了他算下来,还不如去上朝九晚五的班,没分到几个钱,还怪他账目不清不楚的。
在这期间,他自然又认识了不少的人。一来二往,他经常拿面的那家面铺旁边,有店面转让。经过仔细调查,生意还算稳定,人家是外地人,因为家中孩子上高中了,要回去照料,所以转让。更重要的一点是人家也打算把他教会,让他无忧的接受店面。
就这样,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板。每天自做自销,不亦乐乎!也还是那样,殷勤地招呼着客人,远远地看到人,就极力地招呼着来看来买,生意也还不错。
他是我亲眼看到的一个靠自己人脉,启动起事业的人。在他的世界里,人脉关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没有这么多人的帮助,可能他只能是一个小打工者,朝九晚五,不像他现在这样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