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当我读到这句话之时顿觉百感交集,同时也好像有点明白了李叔同最后出家成为弘一法师的行为。
就自己而言,真的很赞同上面那句话,但保留关于如何去践行它的意见。
就言行举止(表达)还有想象等方面,是否可以说刚出生的婴儿是自由的状态呢,我觉得是,孩童的纯真烂漫应该就是所有人都渴望追寻的那份自由。
但随着一个人逐渐长大,他(她)的身上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身份:孩子、学生,朋友、恋人、员工、老板.....各种各样的身份,而生活在集体中的我们其实都渴望得到别人认可,这再正常不过了,人活着不就是在追求一种自我认同么,也就是身份认同。
可以看下身份认同的两个相关定义(百科):
“身份认同(英语:self-identity),又称为自我认同,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一个概念,指一个人对于自我特性的表现,以及与某一群体之间所共有观念(国籍或者文化)的表现。”
“一个人的身份被定义为一个人的自我建构的整体,其中一个人在当下自我诠释的方式,表达了一个人如何像过去那样自我诠释与一个人如何渴望未来自我的模样之间的连续性。”
从身份的定义也能看出来,它不仅仅是个标签,而是一个需要自我去构建的东西,所以当我们身上多一个身份时,我们常说多了一份责任,事实也是如此。
一个人的身份越多也就意味着他要去构建自我的东西也越多,由此是否可以理解有些人做好了事业却没照顾好家庭,换而言之”这个人是个好员工却不是个好老公“这句话也是可以成立的,因为每个人构建自我的能力是有限的,或者说任何人自身都是有限的。
如此说来,当一个人并没有意识到一个身份意味着什么的时候,冒然去领的话多少是有些可怕的, 那便是给自己多一重绑架,为后面可能的不负责任埋下了伏笔,如果是被强加的那本身就已经是枷锁了。
话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活得明白的人永远都会有一份自我的觉知,也许碰到一个新的事物一个新的身份时,首先应该问自己那些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
由此也可见,人们常说的要做真正的自己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如此多的身份,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你,其实哪一个都是你,要做好自己更绝非易事!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更需要不断地去构建每一个更好的自己才不负生命的活力。
我想构建自我的同时就是在通向自由之途的路上吧,放弃与获得身份都应包含其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28803461/5ab98087027f68e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