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过的这样一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咀嚼品味间,曾被它所包含的哲理深深打动,进而喜欢上了这句话。
这句话前面的行为造就了后面结果,但最近忽然发现,它省略了最主要的前提条件:思考。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思考是行为的种子。
而思考方式的不同,也导致后续的行为受到很大的影响。
比如,在商场,你发现有自己很喜欢的东西,但看到标价后,你心里有两种反应:
一种反应是“这个价格我可买不起。”,还有一种是“我怎样才能买的起?”。
这两种思考的结果会如何呢?相信前者只能望着自己喜欢的东西兴叹,而后者却能让自己得偿所愿。
前者先想到的是眼前的困难,被眼前的困难遮住了双眼,再看不见其他。而后者却紧盯自己的目标,为达成目标展开发散思维想办法。
有道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最后心想事成也就不奇怪了。
人们之所以能被困难吓到,大部分与懒惰有关。因为,懒惰是人性最大的弱点。
我们常常会害怕改变,就是因为自己太懒了。懒得去适应新的环境,懒得去学习新的知识,涉足新的领域,但如果总是这样的话如何能让自己成熟起来呢?
所以,要同懒惰作斗争,还需要有一点“贪婪”,以及对拥有更好的东西的渴望,这样你才会前进。
世界之所以发展是因为我们都渴望生活得更好,新发明的诞生是因为我们渴望更好的东西,我们努力学习也是因为我们想要了解更好的东西。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在逃避你应该去做的事情时,就应该这样问问自己:
“我怎样才能买的起?”
“我怎样才能考的上?”
“我怎样才能做的到?”
“我怎样才能去得了?”
带着憧憬,稍稍“贪婪”一点,这是治愈懒惰、让自己得偿所愿的灵丹妙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