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说她坚持写作了一年,但是感受不到自己的进步,因此而觉得有些懈怠,是不是自己真的不行呢?
其实不是。据说爱因斯坦的大脑曾经被一个医生偷走做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他大脑的神经元比常人更多、顶小叶也比常人更大,这更多是他勤于思考的结果。
为什么有人可以失败有人却能够成功呢?
首先,每个人的水平、情况都各有差异,切不可盲目照搬任意一种方法。例如《掌控习惯》也许告诉你行为转变可以有4个定律:提示、渴望、反应、奖励。当然,每个定律都有相应的一些措施可以做,例如可以用习惯积分卡、指差确认、习惯叠加、绑定喜好的方法,但并不是按部就班,更多地去思考或者尝试某些方法的组合,试错再纠正才是适合自己的。
其次,保持专注和耐心持续性地刻意练习。一位教练在谈论自己成功的必备因素时,谈到了绝大多数人说的:基因、运气、天赋,但最后他又说到了:“有些时候,归根结底这取决于谁能够应付每天枯燥乏味的训练,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做同样的训练”。成功的人并非时刻都能够保持激情,但唯一不同的是,尽管感到枯燥乏味,他们仍然想办法坚持下去。
富兰克林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他就是一个专注、耐心的典范。早期他被杂志《观察家》里面的文章所吸引,立志想写出跟他一样好的文章。索性就开始仿写,一开始是自己写对文章的理解,接着他把自己写的与原文对比,过程中,他又发现自己词汇量不够,于是他就开始把文章改写成诗句,促进自己积累、思考,再接着他又为了完善自己文章的逻辑,开始为每个句子写下提示线索,打乱顺序,自己根据自己的逻辑排序,再与原文对照。就是这样反反复复地挑战自己,他才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作家。
其实成功励志的故事我们听过很多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往往在你激情澎湃的时候,最亲近的人也许给你泼了冷水。据说,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感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而感性像是一头大象,充满了洪荒之力,理性是一个骑象人,帮助调整方向,控制它。很多人企图用理性去克制自己的感性,其实是很辛苦的。学习理性与感性的相处之道尤为重要。
那么,意志力或者内在动力就更多地属于感性的范畴。当理性告诉你,那些事情很难达成的时候,或者凭借你一人之力无法做到的时候。不如伸出求助的双手,携手他人一起创造这样一个氛围,用彼此仅存的微弱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意志力,彼此支持、支撑,创造一个动力的磁场,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体验爱和链接。
这个过程可能风雨兼程,但有人相伴,才是我们生而为人更美好的地方。
习惯学院欢迎你的加入。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14401/72eb5d2e3952f55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