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个疑问,每年过生日这个习俗当初是谁流传下来的?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人想每年在自己出生的日期庆祝一下?
在网上查了一下,似乎并没有很明确的说法,这个习俗是哪一国哪一代开始流传的,据说在先秦《礼记 . 内则》中就有记载:“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这里“弧”是指弓,“帨”是指佩带在身上的帕子,意思是说孩子生下来时,如果是男孩子就在家门的左边挂一把弓,如果是女孩子就在门的右边挂手绢。从此以后,每年的今日,人们都要设宴庆祝,也就是通常说的“过生日”。
原来早在几千年前,咱们的老祖宗就晓得用这样的仪式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激。想起自己小的时候,似乎很少“过生日”,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对很多家庭来说,蛋糕还是很稀罕的食物。尽管没有蛋糕吃,但从我记事起,在每年生日的那天,母亲都会煮两个鸡蛋,让我一定要吃完,不仅要吃完,蛋壳也要扔在大路上,让路人踩,越多人踩越好,据说这样便能活的长长久久。
记得有一年生日,大概是八九岁,父亲在那天傍晚的时候,突然心血来潮的给我钱让我去买蛋糕,哇~那时的兴奋和不敢置信,我现在依稀还记得。我拿着钱马上跑出门拉上邻居小伙伴,两人兴冲冲跑去蛋糕店,当时的蛋糕样子还没有现在的那么好看,款式也没有那么多,也不懂新不新鲜,只是看到蛋糕店里玻璃橱柜摆着的那一个个又大又圆的,涂满白色奶油的蛋糕流口水。
选好了一款,卖蛋糕的阿姨笑咪咪的帮我包装好,那么大的一个蛋糕,我一个人拎着急冲冲的往家跑,父亲看到我那个嘴馋又急切的样子也笑了,说:“你跟小伙伴一起吃吧!”
我迫不及待的打开包装,学着电视上别人庆祝生日的样子,小心翼翼的插上几根蜡烛,然后点上火。完了小伙伴们也给我唱生日歌,我想我当时的心情应该是又羞涩又感动又兴奋的,当然那时我是不知道要先许愿再吹蜡烛的,唱完歌后我一口气就把蜡烛吹灭了,然后把蜡烛拔出来,又迫不及待拿起刀叉开始分食,那应该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一次蛋糕了。但在第二天就悲催了,小伙伴们吃了蛋糕都拉肚子,唯独我没有。想想应该是这蛋糕不新鲜啊,这真让我哭笑不得!虽然有一点小小的遗憾,但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过生日”。
青春的少年,光阴总是在不经意中溜走,那次以后,我没有第二次再过有蛋糕的生日。随着年龄渐长,再也不觉得过生日是件快乐的事情,甚至害怕过生日,时光的流逝让我感到既无奈又悲伤,尤其是每年回家看到父亲母亲脸上新添的皱纹。岁月总是无情的!
虽然不习惯庆祝生日,但每年鸡蛋是落不下的。自从出来工作以后,我便再也没有吃上母亲煮的生日鸡蛋,但是每年到那一天,母亲却不会忘记打电话提醒我煮鸡蛋,叮嘱言语里,也总是要我一定要吃,一定要把鸡蛋壳扔出去,这样才会活的长长久久。渐渐的,煮鸡蛋就成了我在生日那一天的习惯。
俗话说:“儿的生日,母亲的难日”。抛开十月怀胎不说,每当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作为孩子的母亲必须忍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因而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做生日的本义就是要“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劬”就是劳苦、辛苦的意思,希望通过做生日来追思母亲临产及分娩时的痛苦,体会父母哺育的艰辛。
我觉得在生日日最应该犒劳的是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自不必说,她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的功劳,是值得你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偿还的!
又要到每年的生日日,我想对远在家乡的母亲说,您辛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