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最基础的工作方法与技能,文案怎么写、图表怎么画、如何推进一个项目、如何策划一个活动,这是关于大量的执行工作。
从写文案到做传播,从活动策划执行到广告投放,从运营群到管理一个社区,从线下地推到线上的用户维系,清楚背后的逻辑和具体落地执行的能力。
互联网商业逻辑
1、卖商品或服务 核心能力:商品和货源的选择和拓展能力、商品包装和营销能力、供应链全程服务能力,运营被划分为品类运营、商品运营、供应链团队、营销团队;
2、免费+增值服务;
3、免费+流量/数据变现。
典型用户行为频次划分及运营重点
一次性:广告、客单价;
中低频次:品牌认知;
高频次:使用习惯。
社群运营路径
创建和初始化:找到主题,树立价值观;
信任感和价值确立:从不确定在这里可以得到什么,到明确知道这里可以给我提供什么价值;
社区去中心化:培养和发掘追随者,帮助社区内的用户间建立起关系;
社区的自生长:拓展社区话题,扩大潜在用户数量。
产品的生命周期:
对一个互联网产品,“用户数”真的是应该矢志不渝去追求的东西吗?一款产品在其早期过于关注用户增长,往往会加速死亡。在自身核心用户价值点还未明确、产品体验也不够完善的时候,贸然去追求大量的用户增长,对产品是一剂毒药。
早期产品的运营,一定要围绕口碑来进行。口碑从哪里来?对用户的感染力、服务态度、产品理念、产品迅速改进优化的速度和能力、在其他方面给用户创造的价值。
探索期,微博和知乎都采用了较为封闭、有限制条件的运营方式。
快速增长期,用一切手段、资源等,尽一切可能迅速占领市场。各种渠道铺设,围绕产品的各种事件、话题营销,大规模补贴,分类精细运营。
成熟稳定期,高度关注用户活跃度和商业变现路径,全面精细化——针对不同的产品模块、不同类型的用户,有专门的运营人员去负责,以品牌形象的树立、用户活跃度和商业变现三大方向为导向。
产品形态的影响:
不同产品形态,其运营体系的搭建以及运营通路是完全不同的。
搞定10万新增用户,可以策划个事件、做效果广告投放,也可以发一堆软文,没有标准答案。
对待用户:
对于用户,推动和触动的不同点。
对用户的态度,不要把用户当上帝,也不要把用户当傻子。
你觉得是福利,对别人可能是骚扰,但凡可能构成骚扰,一定要态度放低点。
我们挑人,只有认真对待学习这件事的用户,我们才会愿意认真对待你。
关注用户从起初认识你到喜欢你再到最后与你发生关系,整个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
产品推出之后,认真告诉用户,这个东西哪里可能有问题有风险,建议什么人考虑使用,以及强烈不建议什么人使用。
主动与用户沟通,为什么会推出这样一款产品,背后的想法、理念,希望达成的目的。
一个东西,要是连你自己都说服不了,在用户面前的说服力肯定会是很差的。
只有你在卖一个你真心认可的产品时,你才最有热情、最有能量,也最能把事情给用户讲清楚。
运营绝对不会全是套路,它是一种“如何与你的用户成为彼此可信赖可依靠的朋友”的艺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