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电影,适合一家人一起观看。Les choristes,直译应该是合唱团。“放牛班的春天”,大概是台湾译名。放牛班,意思是没人管的班级,放任自流。放牛班遇到春天,又是怎么回事呢?
影片开始,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昂克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遇到了50多年前的儿时伙伴佩皮诺,佩皮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让皮埃尔回想起尘封的儿时岁月……
日记的主人叫克莱门特·马修,是皮埃尔和佩皮诺儿时的老师。马修是一位音乐家,但在1949年尚未从战争中恢复过来的法国,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日记开头,他来到一所名为“池塘底教养院”的寄宿学校任学监。这所学校的学生或是战争孤儿,或是顽劣难以教养的未成年孩子。
还没进门,就看到一个怪孩子,这就是儿时的佩皮诺。他是战争孤儿,却总固执的认为父母会来看望他,老师只好骗他说周六父母会来。每到周六,可怜的孩子都会靠在大门里呆呆的望着门外……
初来乍到,马修就见识了学生们的“厉害”。门卫、校工马克森斯被学生的恶作剧弄伤了眼睛。校长哈森立刻要求所有学生集合,要求大家举报肇事者未果,便决定所有学生轮流关禁闭。他拿出花名册,让马修随便点名。马修初次见识了校长的管教方法。
实际上马修之所以得到这份工作,是因为前任学监辞职。他只不过没收了一个学生的香烟,就被这个学生用剪刀划了一个大口子。不过走之前,他告诉了马修是谁弄伤了马克森斯。并让他警惕一个叫皮埃尔的学生——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灵。看来今后够马修老师受得了。
毫无悬念,迎接马修的是混乱的课堂。不过在校长来探班的时候,他没有举报闯祸的孩子,反而为他们遮掩,这让孩子们似乎感觉到了一点不同。
他对弄伤马克森斯的学生勒盖莱克,也没有交给校长,而是罚他去照顾马克森斯,直到病愈。同时对马克森斯说是勒盖莱克主动要来照料的,马克森斯深受感动,连夸勒盖莱克,让勒盖莱克愧疚不已。
一天晚上,马修抓到寝室里的学生们正在唱着编派他的打油歌。马修没有生气,倒是想到了些什么:这些孩子虽然唱得不好,但他们喜欢唱歌。
于是他把班上同学组成了一个合唱队,并且重新拿起了封存已久的乐谱,给孩子们写起了歌曲。
皮埃尔因为被校长罚做劳役,没能参加合唱团,但他远远听着大家唱歌,十分羡慕。放学后,他悄悄来到教室,对这黑板上的曲谱,自然而然的哼唱起来,天籁般的嗓音和天生的识谱能力,让人意识到这是一个音乐天才。
马修刚把这帮顽皮的学生稍稍安顿下来,一位心理学家又带来一个叫蒙丹的不良少年,蒙丹有轻微精神疾病,暴力倾向严重,心理学家想进行一个实验,让他在塘底学校试着适应社会。这家伙可是个硬茬,让马修头都有点怵。
不过当马修发现蒙丹勒索佩皮诺,不给钱就不让他上楼睡觉时,马修愤怒了,以凶狠的口气警告蒙丹不准靠近佩皮诺,把蒙丹镇住了。
马修不断克服在塘底学校遇到的困难,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整天浑浑噩噩的算数老师被马修的合唱团鼓舞起了生气。
孩子们的心情从未有过的明媚开朗。
就连一向古板凶暴的校长哈森,也像换了个人似得,和孩子们一起嬉戏起来。
可惜好景不长,蒙丹逃跑了,与此同时,校长发现学校的20万法郎经费也不翼而飞。暴怒之下,他再次认定这些学生是无可救药的,同时宣布马修的合唱团到此为止。
但马修仍偷偷的带着孩子们唱歌,他的善良和对孩子们的爱感染了其他老师,大家团结在一起对校长进行了斗争。
皮埃尔的妈妈来探视的时候,马修强烈建议把皮埃尔带离寄宿学校,让他学习音乐,并主动为皮埃尔联系里昂的音乐学院。同时,马修在交往中对皮埃尔的妈妈产生了感情。
柳暗花明,学校的赞助者伯爵夫人得知了合唱团的事情,专程来听孩子们的演唱。演唱十分成功,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马修的事业又得以继续下去。
给伯爵夫人演唱的这首歌叫《黑夜》,好听极了。戴上耳机,闭上眼睛,好好欣赏。
La NuitBruno Coulais - The Chorus (Les Choristes) [Original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马克森斯打扫厕所时偶然发现了20万法郎,并得知这是柯宾藏的。在马修询问中,柯宾说他想拿这笔钱买一个热气球,飞到遥远的地方……面对童真,马修没有举报柯宾,但明确告诉哈森钱不是蒙丹偷的(此时蒙丹已经被送到监狱)。哈森置之不理。
哈森把合唱团的事迹攫取到自己名下,跑到巴黎求取爵位,结果在校董开会时,从学校发来急电。
塘底学校被一场大火烧个精光,纵火的正是蒙丹。而马修和马克森斯带着孩子们外出郊游,恰好躲过一劫。
一场大火烧光了哈森的功名利禄,气急败坏的哈森以擅离职守为名开除了马修。孩子们虽然不能亲自送别马修,但折了无数的纸飞机,把祝福的话语写在纸上扔出窗外,并唱起了送别的歌曲。
Cerf-VolantBruno Coulais - The Chorus (Les Choristes) [Original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在日记的最后,马修写道:那一刻,我浑身都充满了幸福与乐观。合上日记,皮埃尔和佩皮诺又分享了分开后的经历。皮埃尔到里昂学习音乐,并最终成为著名音乐家。校长哈森被学校师生举报,开除职务。马修老师始终是一位默默无闻的音乐教师,直到去世。
佩皮诺之所以有这本日记,是因为他跟着马修离开了塘底学校。
马修离开的那天,正是一个星期六。
这部电影是我和胡小宝在火车上看的,让他带了耳机,我仅仅是看着字幕,就已经热泪盈眶了。导演的分寸拿捏特别好,没有把马修老师刻画成伟大的形象,马修只是在处于人生最低谷时,用音乐给自己和一帮孩子带来了一抹人生的亮色。
作为启蒙老师,马修并没有对皮埃尔的音乐生涯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但那一抹亮色却是在音乐之外,另一个至为重要的东西。或许皮埃尔逐渐忘却了马修老师,但童年那首歌,却始终支撑他的心灵走过一道道人生关口。
这让我想起春节期间刷屏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乡村支教老师梁俊和他的学生,之所以用一首质朴的歌曲感动了无数观众,也就在于音乐带给大山里孩子们的那一抹亮色。
梁俊老师已经离开了乌蒙山,他的形象或许会逐渐被幼小的孩子们淡忘,但他在大山里撒播的音乐种子将会生根,会成为孩子们与未来命运抗争时最可依靠的力量。
伴着电影的余韵,再听听天籁般的童声合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