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谈到了没有定位的IP打造就是白忙活。今天贾院长来和大家探讨一下与IP密不可分的一个版块—— IP的营销 。
IP和营销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贾院长总觉得IP与营销就像是一对夫妻。他们双方相互帮衬,携手走过一生。这就像一个好IP遇上一个烂营销,结果必然是IP烂大街。而一个烂IP遇上好营销,结果也好不到哪去。
有人说,在IP打造的整个过程中,营销是手段,IP才是核心资产,所以要重营销,IP差不多就行了。而有的人说IP是最终呈现给消费者的内容和核心吸引力,营销只是一种吸粉的手段而已。其实在贾院长看来,IP和营销本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根本拆不开。
好营销,是成就好IP的必要条件!
但现实世界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营销的存在,以为只要有一个好的IP形象和IP内容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说实话,这种想法在70,80年代还有希望。因为那个时候人们接受新鲜事物和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而只要你有一个好的IP和内容,上了央视或者其他电视台,就一定可以一炮而红。
但在当下,由于全球的信息爆炸所导致的信息孤岛效应日益凸显,以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过去了。你有好的IP和内容,你也要懂的营销才行。
IP的营销和推广,有本质的区别!
有很多小伙伴对营销和推广的认知比较模糊。在贾院长看来,其实营销和推广的主要区别是操盘人站位的问题。借用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对营销的定义“营销是发现保留和培育客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营销是以市场和顾客的需求为核心出发点,关注点一定是在满足客户的需求。它不像推广是用某个产品或者服务对目标用户进行主动的推销。所以IP的营销一定是在掌握目标客户(也就是IP的粉丝)的需求之后的一种主动行为。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现象,就是很多IP原创主理人在IP打造的开始,都是我想怎么样,我想怎么样,他完全没有考虑过现在的主流消费者是谁,他们想要什么,他们通过什么途径来获取信息。
我们说中国的IP营销也经历了几个阶段:
首先,早期是“我做你看,没得选择”。就像八九十年代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虹猫蓝兔》、《熊出没》一样。在当时,全国的电视台唯一能播放的儿童动画片只有这么屈指可数的几部,你不看也的看。这就造成了全国看喜羊羊的盛况。
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喜羊羊》不是放在当时,而是放在现在播出,我估计将会是非常悲惨的结局。有人就说了,贾院长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当时也没有其他的好片子看啊。这只能说是这些片子赶上了当时的播放渠道流量红利而已。那我们就要考虑一个问题了。在现在这个信息渠道爆炸的社会中,我们做的IP要通过什么渠道和方式来进行我们自己的IP营销才是最具有性价比的选择呢?
其次,中期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野蛮生长期。在经历了《喜羊羊与灰太狼》、《虹猫蓝兔》、《熊出没》等片子的洗礼后,中国的消费者个性化审美开始快速出现,小众审美圈层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美国、日本的ACG优秀内容的大量登陆。从最早海南出版社出版的《龙珠》,到后来热血的《灌篮高手》,以及现在还在持续更新的《火影忍者》和《海贼王》等等。
当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国漫的崛起,《哪吒之魔童降世》、《一人之下》、《全职高手》、《刺客伍六七》以及一系列爆款网文、ACG动漫、影视作品的出现让中国的消费者大呼过瘾。在这个过程中,有这么一批IP主理人通过众多的作品推陈出新,逐渐摸索到了消费者的“G点”,从而不断的迎合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推出个性化的IP及内容。我们现在就还处在这个野蛮生长的时代中,所以机会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的。
最后,中国IP产业的未来,一定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UGC共创才是未来。在贾院长看来,这将是中国IP产业未来的一种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消费者在这个生态圈中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和产品消费者。
他将与创作团队一起共同产出优秀的内容,以“圈子内”的共同价值观出发,让IP的营销最终帮助更多“圈子内”的目标用户达到情感共鸣,实现他们的价值诉求。
贾院长为什么说营销很重要。你会发现在IP的营销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围绕目标用户(IP的潜在粉丝)的获取和留存这些动作展开的,比如用户画像,我们需要通过确定用户是谁,来找到用户还有哪些需求是为满足的;比如痛点,我们要清楚地知道目标潜在粉丝需要满足的需求具体内容是什么,才能知道痛点在哪里;再比如市场细分,则是从市场的角度来看,IP还可以为这个市场中的用户创造什么价值。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总结一下。
1、IP成功的重要因素是营销,只有好营销才能出好IP。
2、营销和推广有本质的不同,一个是主动满足,一个是主动推销。
3、IP的营销也经过了三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我做,你看”。第2个阶段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第3个阶段是 UGC内容共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