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代的美

古代的美

作者: 钧岚心语 | 来源:发表于2018-06-05 21:11 被阅读441次

    主讲:方哲萱


    古代的美

    如果讲传统服饰和礼仪的部分,是需要看投影的,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与那个年代相去甚远,所以在脑海中难以完全想象到那种状态。

    今天我一直在想要讲什么主题,昨天讲“美”其实没有讲开,我觉得还可以继续讲,那我们古代对于美的定义是什么呢?汇聚一点,对于美人的定义是什么呢?一个人如果是美的,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其实我们可以看一下《论语》,这几天我会大量引用《论语》,在座的很多朋友是读过《论语》的。已经读经的朋友要活泼一点,这两天可以不用读了,那还没有读经的呢,这几天还是要读一下,在这么美的风景当中,你又有空闲,可以在美景中读书。我们这里也有很多版本的《论语》,这几天有朋友买了繁体竖排的版本,我建议大家一开始读的时候可以先买简体横排的版本,因为大家是成年人,成人对难易已经有区别。如果是孩子,是无所谓的,本来他看竖排和横排是差不多的,但成人已经有了自己的习惯,如果要快速进入一本书,还是要选适合自己习惯的,而且要选大字版本的,这样看起来比较舒服。

    大家可以从“论语一百”开始读起,把《论语》先读一百遍,具体怎么读,可以自己想一想。我建议你如果刚开始读经,最好规划每天读一个小时,其实一般来说,中中正正地读一本《论语》要一个小时,不是那种哔哩吧啦地读,或者是唱着读。一天一遍,100天就可以读100遍,这是一种中正的读法,但这不是可以背诵的方法,我觉得成人也不一定需要背诵,如果要背诵,也是有专门的方法的,这次我们不是讲读经,所以就不介绍了。如果你已经读完100遍,就可以开始解经,解经也是有方法的,大家读完之后还可以参加我们的课程,告诉大家解经的方法,不要自己随便去解,因为可能会事倍功半。

    那先讲一讲,古人对于美的感受。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个就代表一个君子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首先要有“质”,还要有“文”。“质”就是内在的美德,“文”就是外在的美观。所以起码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是内在美,外在也美,而不只是追求内在美。所以我一直认为孔子对人的相貌是是十分看重的,而且有一个佐证,《史记》有句话叫做“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子羽是澹台灭明的字,他向孔子求学的时候,孔子是不收这个弟子的,因为他长得太丑了,后来发现,其实澹台灭明这个人还是不错的,《论语》里有句话是讲“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他来办事的时候从来不走小路,非常光明磊落,除了公事从来不到我的办公室,就是从来不说私事,代表为官十分清廉正直。)澹台灭明当时也有弟子300,大家想想孔子有弟子3000,说明澹台灭明为人也非常厉害的。所以后来孔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孔子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我光是看相貌失掉了这个好学生),当然后来澹台灭明又成为了他的学生。“以言取人”是指宰我,言语科第一名,很会说,能言善辩,但是他白天睡大觉,所以孔子觉得他有点问题,扶不上墙。那从这个话可以看出,其实孔子是以貌取人的,比较看重长得好看的人。所以我就认为除了澹台灭明,孔子的弟子都是很帅的,我就很向往。

    古代的美

    大家知道孔子在当时影响力有多大么?或者说他做的最伟大的一件事是什么?就是办学校,他是第一个兴办私学的,在那之前都是官学。只有贵族可以去学习,从孔子开始有教无类,所有人都可以去学习,所以孔子的弟子什么人都有:有穷的,比如颜回、原宪;有富的,比如子贡、公西华;也有贵族,比如孟懿子,是可以做国君的人;也有野人,就是草莽之士,比如子路等等。自从孔子开辟了学校的传统,所有人都可以读书了。而且大家要知道他是在什么前提下开办了学校:30岁的时候辞去了职务,他当时在季氏的家里做家臣,其实30岁是他正可以飞黄腾达的时候,但是他却辞去了工作,办了私学,办学他是深思熟虑的。我最近正在看《孔子传》,孔子就是一切都有规划的那类人,既有规划,又有才学,还温、良、恭、俭、让,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人,所以在而立之年开始办学收徒弟。据历史学家统计,当时全国1000万人,有3000个人是孔子的弟子,300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孔子的弟子,这个比例是很大很大的,他的弟子像澹台灭明这么丑的,都收了300个弟子,可想而知孔子的影响力有多大。我们觉得好像孔子在当时不得志,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用他的思想,而且周游列国15年,都没有成功地将他的理想用于政治而实行于世,但是他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其实国君都是很尊敬他的,只是没有直接用他,其实所有的百姓都接受了他的思想,他的思想一直影响到今天,所以我们应该去读一读他的书。如果我们想追求财富方面的提升,我们就会去读《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等成功学书籍或者《巴菲特传记》等等。如果我们想汲取成功的经验就要读一读《论语》,其实孔子就非常成功,而且不只是他一个人成功,他的弟子也有很多成功人士。

    我思考过一个很有趣的的问题,孔子的弟子里面,谁是最帅的?你们觉得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子张最帅,《论语》里有一句话“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相貌堂堂,十分伟岸,而且好几个同学是这么评价他的,但是孔子好像对他评价不是特别高“然而未仁”。帅是帅了,但是仁德还不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先进第十一》

    子贡问:“颛孙师(子张)与卜商两个人,谁好一些?”孔子说:“颛孙师有些过了,卜商有些不及。”子贡说:“这么说,颛孙师要胜过卜商吗?”孔子说:“过与不及同样不好。”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论语里有子夏的门人来问子张,如何与人交往。子张很聪明,要先听听子夏怎么说的。门人就转述子夏的话,如果觉得此人还行,就和他交往,觉得不行就不要和他交往。子张就说:“如果我是十分贤德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我如果不贤德,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去拒绝人家呢?”显得比子夏高明些。孔子就说这就是过了,因为他知道子张做不到。这就是子张,他很帅,但是有点过。我认为就是就是言辞华丽,其实不一定能做到。 古代的美

    还有一个人公西华,家里很有钱,“乘肥马,衣轻裘。”“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他最合适的职位就是穿很美的官服站在朝堂上,有人来了接待别人,是一个很好的外交官,想起来就很帅,而且名字也很帅。不像孟子的弟子公孙丑,一听名字就觉得他丑,其实古代的“丑”是两个字,是天干地支的“丑”,现在就变成一个字了,所以公孙丑的“丑”不是丑陋的“丑”,是子丑寅某的“丑”。但是名字确实还是有影响的,大家刚才为什么觉得颜回帅,因为他名字里有一个“颜”。(众笑)

    还有一个南荣“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愿意把侄女嫁个他,说明他颜值应该不差,因为孔子本身就以貌取人的(笑),而且他喜欢歌颂美好的玉石,说明这个男人是比较有气质的,是女人喜欢的那一种,所以南荣应该也是很帅的。

    我自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觉得子贡是最帅的。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子贡让孔子评价一下他,孔子说他是祭祀用的一种器具,瑚琏,它外表十分美观。可以看出子贡也是最帅的,不仅帅,而且有钱。(笑)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古代的美

    孔子经常把颜回和子贡对比,他喜欢颜回,所以经常为颜回抱不平,说子贡每次预测行情都中,倒买倒卖赚了很多钱,怎么子贡总赚钱,颜回却这么穷?!(笑)

    说明孔子还是挺偏心的,那这种偏心子贡怎么看呢?子贡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虽然他知道自己帅,也很有钱,口才也很好(言语:宰我、子贡) ,也是一个很好的外交家,他去搬救兵救鲁国的故事,非常精彩,大家可以去看《史记》,他在列国之间游走十年,为了解决这场争端,挂六国的相印,他才是第一个纵横捭阖的人,我们知道的吴越之战,就是子贡为了解决鲁国的困境挑起的。

    所以子贡非常厉害,也很有自知之明,他依然觉得颜回更厉害,自己不如颜回,其实《史记》里有这样的记载:子贡觉得自己很厉害,想找比更卓越的人做老师,他其实想超越所有的老师,所以子贡一开始觉得自己向孔子学习一年就可以出师了,因为他很聪明。到了第二年结束,他觉得没学完,要续一年,到第三年他觉得自己学不完了,要一生投在孔子门下。所以子贡不是开始就有自知之明的,而是在学的过程中越来越谦卑,越来越知道学问是有大道的。

    他对孔子崇拜到什么程度呢?这是在孔子死的时候看出来的。孔子在临终的时候很悲痛的,两大弟子和儿子都是在他死前三年去世的,伯鱼先走的,然后是颜回,然后是子路相继去世,孔子紧跟着就走了。在他去世之前,弟子们也成长起来了,都在各个地方做事情,身边的人也很少,这个时候自贡来看他,他说:“赐,汝来何其晚也!”他其实是希望在临终的时候有钟爱的弟子在身边,子贡来了,他很快就去世了,子贡就特别的悲痛,觉得自己没有在老师最需要自己的时候陪伴左右。古代其实没有弟子为老师守丧的礼仪,都是儿子为父亲守丧。但是孔子所有的弟子决定为孔子守三年心丧,并且结庐而居在孔子墓周围。心丧就是不需要在外表现出守丧,不需要穿那种粗麻丧服,也没有禁止宴乐、禁止吃肉等等。三年之后其他弟子都走了,子贡还要再守三年,可见他对孔子感情很深,虽然孔子经常批评他。有一次子贡说“吾亦欲无加诸人”,孔子说“非尔所及也”当场给他泼冷水。可是子贡十分尊敬孔子,并且总是替孔子说话。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叔孙武叔诽谤仲尼。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躲在阴暗之处),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可见子贡把孔子看成如日月一样的重要。

    颜回死后,孔子十分伤心,孔子一直认为颜回是要给他传道的人,再也没有人能给他传道了。其实曾子传的道和孔子不完全符合,虽然已经很一致了。因为曾子非常沉重,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很担当、很沉重。但是孔子和颜回是不沉重的,《论语》第一句话就是教你乐,古人有一句话叫“寻孔颜之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他们都是这样生活简单,却自得其乐。'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可见孔子是向往这种生活方式的,他没有说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其实孔子的话语都是很和乐的,表达的都是轻松的、自然的状态,而且他的理想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整个社会一片安详。谁最懂孔子?子贡知道不是自己,是颜回。所以子贡最珍贵的地方在于他很聪明、很帅、很有钱,但是他还知道自己的分量。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哭晕过好几次,所有的弟子都想厚葬颜回,颜回是庶民,没有官职和地位,古代的等级地位很严格,庶民不能厚葬。颜回家很穷,他的父亲颜路就来求孔子把上朝用的车子卖了,给颜回买棺椁。这个很奇怪,哪有弟子求老师把车卖了去买棺椁的?这个老师也是,你这么钟爱的弟子,你都哭晕了好几次,就希望他好,但是一个车都不给,这个也很很奇怪。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其实颜路是故意要说一个孔子不能答应的条件,他要让孔子有台阶下,孔子没有这个车,真的没法上朝,所以孔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拒绝他,如果要孔子的其它东西,孔子一定答应了。如果孔子真的给了这个钱,让颜回厚葬了,那孔子就是自己把自己的理论推翻了。颜回作为庶民,是不可以厚葬的。孔子心里是很想让他被厚葬,所以弟子要让孔子下这个台阶。最后,孔子反复说不要厚葬,如果厚葬是你们的事情,我是不同意的。他可以把我当成父亲,我不能把他当成儿子。最后颜回还是被厚葬了,是其他的弟子做的。弟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做孔子才会心安,但是弟子又不能让孔子去这样说。那谁有钱能厚葬颜回呢?就是子贡。有人说孔子很纠结,其实孔子也不纠结,因为人间本来就是情感和道义要平衡的,就好像在法律面前,我们现在也有很多的纠结。人间有纠结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纠结的时候能不能照顾到各方面的人,这才是一个很好的处理方案。

    从颜渊去世的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在孔子那个时代,师生之间的感情,师生之间处理人际交往和人间事务的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们可能没有看懂这一段,就只是觉得很奇怪。

    孔子去世之后,孔子的弟子编纂书籍,到处去宣导孔子观点,我们说“儒有八家”,其实弟子去宣讲的那个内容可能也都会有偏差。就像今天的读经教育推广,王教授说了一个理论,然后底下的人到处去宣导,可能他们说的不一定是王教授说的,但是你能说他们都错了吗?也不是。只是本来人间就是如此,一个理论在这个传播的过程中,一定会变化。就像我们小时候玩这个传话游戏,十个小朋友在一排,第一个说今天吃饭要吃什么,到了最后一个已经完全不是第一个人说的那样。这肯定会出现的,只要我们心里知道就好了。不要去纠结他为什么要这样传播,他传播错了不是败坏家风吗?其实,不必有这样的情感,这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道理的一种鉴赏。

    有人说,真正把《论语》这本书传播到世间的应该是子贡,就像我们今天说的印书、捐书,因为子贡有钱去做。所以子贡就是所谓的高富帅。

    但是在我内心最深处,我觉得颜回是最帅的。在你不断成熟的过程中,一个女生心中会有一个意向,你心目中的男人是什么样的?就像昨天有一位老师说,她曾经很喜欢赚钱,但是挣到钱之后呢,又觉得有比钱更重要的事情。对于男人的想象也是如此,你最初觉得高富帅是最好的,后来当你拥有了他以后,还会觉得缺点什么,缺什么呢?就是缺颜回的精神。颜回一生似乎没有做什么事情,也不知道他是否有做官,也不知道他是否著书,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写书法,会不会弹琴,我们都不知道。唯一知道的就是孔子经常夸奖他,能够被孔子夸奖的人应该不简单。

    古代的美

    我们人间有一种追求,就是不需要外在的表现形式,这个人在那里就会觉得很安心。颜回对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一点贡献就是他在那里,你就很安心。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一个人,你觉得他的精神境界已经到了可以仰望的境界的时候,他曾经出现过,你就会觉得很安心。

    历史上有很多的人都是如此,比如陶渊明,当然他的境界并不及颜回。其实颜回更接近于一个思想家,虽然他有一定境界,但是并没有留下什么只言片语。而陶渊明是一个文学家,他留下了非常多的诗篇,一生过得也很清苦。陶渊明的太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女人,每天都会问他赚了多少钱?能为家里添置什么物件?陶渊明一辈子应该过得挺痛苦的,但是他写出来的诗篇诠释了他内心中别样的境界。在这种痛苦之中,他能够自得其乐,他可以想明白这件事。真的回归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理状态。这对我们的心理也是有一种疗愈作用的,。昨天我们看了一个电影,电影里的意象投射到我们的心中,我们就会被疗愈。其实去看看这些是历史上的诗篇以及故事,如果真的认真去看的话,你也会被疗愈。我觉得我就是被陶渊明疗愈的,在大学最痛苦的那段时间里,我每天都会读陶渊明的诗。我觉得他当时那种人生境况,就是我的人生境况,我就被疗愈了,走出了阴霾。疗愈你的人不一定是陶渊明,可能是其他的人。很多的人说的话、作的诗歌、写的文章以及流传的经典,如果你读了,其实都会对你有疗愈的作用。你要真的走进它,去跟它对话,你要让它进入你的心灵,感到它真实地出现在你的面前和你沟通。

    我们刚刚讲到了古人,或者说孔门对于美的一种看法。这种对美的看法是层层递进的。在最初的时候,你可能看到外在的东西,但是但是越来越深入的时候,你会看到内在的品质。其实我们看到古人的画像的时候,会觉得挺失望的。第一,他们长得都一样。第二,他们长得都不怎么样。(笑)所以还不如不看,我们就只看他的诗词和文章就可以了。我们已经不在乎孔子、孟子、王阳明、苏轼长什么样子了。像古代四大美女,她们真的是长得很美吗?当然,她们也长得美,但是论长相一定有比她们更美的,世间这么多的女子,一定要比她们更美的。但是为什么把她们四个挑出来呢?是因为她们身上肯定有其它的美德。如果作为一个人,你的美名在世间流传,一定是凭借外貌之外的东西。这是我对美的一些感触。

    所以说到服饰,尤其是古代的服饰,很多人都说汉服很美,因为它仙气飘飘。我常说一个笑话,就是嫦娥奔月一定是穿的汉服,你想让她穿一个旗袍去奔月,还登的上去吗?虽然很轻盈,布料更少,但还是有很长的披帛让你感觉更像一个仙人,当然牛仔裤就更奇怪了(笑)。在古画里面,我们看到有一个人骑着一头牛,后面有一个书童跟着。穿着一件长衫,梳一个发髻,佩一把剑,画面中有远山和流水,他就这样去寻一个隐者。这个意境特别美,但是你想想,如果他骑摩托车呢?(众笑)在山里还有一个铁门,上面挂一个摄像头,瞬间就觉得这个景色不美了。哪怕这个骑摩托车的人再帅,也是不美。但是如果像刚才那样的场景,穿长衫、留胡子,即使他是一个老叟,你都会觉得很美。难道摩托车不美吗?单独看也很美,但是我们要的是一种整体的感受。人内在深处追求的是和自然和谐的一种状态,达到这种状态会觉得很轻松的。

    《庄子》是道家的经典,我个人非常喜欢,因为他很洒脱,老婆死了,他还在那里唱歌,这种人生状态很令人羡慕。《逍遥游》主要讲大小,长短。有一只大鸟,其名为鹏。这个鸟的翅膀很大,要飞九万里到南海之地,它要飞到很高的天上,光靠翅膀也不行,他还要等待风,只有靠风的力量它才能够上去,然后还要跟这个风搏击,总之很辛苦的。那个小麻雀就嘲笑它,我们一飞也能飞几丈高啊,在草里蹦蹦跳跳也很开心啊。你这个大鸟为什么要飞到那么远的地方?需要很多条件,还要等待,那么辛苦而且还有中途死亡的可能,为什么一定要跑到南海去?庄子就说:“朝菌不知晦朔”虫子早上生了,晚上就死了,它连一个月都过不去。所以它看不到月缺月圆,他只看到一个场景。他就不知道这世间还有万事万物,他就不知道这世界上的人还有大小之分,大部分人像那个麻雀一样,是看不到鲲鹏之志的。

    大家一定要读《庄子》,因为他可以疗愈你。很多人的心中都有很高的理想,周围的人嘲笑你,你也会受不了。看看《庄子》就受得了了,因为庄子认为那些人是小麻雀、小蚂蚁,(笑)以它们的视角也看不到更美的地方。一个鸟飞到九层云之上,它看到场景是什么样!底下那些人看不到,所以底下人永远都不能明白它为什么飞那么远。其实人生看到一次这样的美景就够了,看到一次就没有遗憾了。只有见到了才知道,没有见到就会一直嘲笑那个见到的。

    在庄子里边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宋荣子的人,非常厉害。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整个世界的人都在赞赏他,他也不会更努力一点;整个世界的人都嘲笑他,他也不会很沮丧,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事情,就这样平平常常地做。你喜欢赞赏我也好,喜欢诽谤我也好,都无所谓。庄子说这个人已经很厉害了,但是还有比宋荣子更厉害的,就是列子,列子可御风而行,是一位得道高人。


    古代的美

    但是列子还不是最厉害的,在列子还没有成道之前,列子是壶子的徒弟。胡子也会教他很多的技巧,列子就会出去卖弄,遇到了一个名叫季咸的神巫,据说他能知人的生死、存亡、祸福、寿夭,料事如神。郑国的人见了他,都赶紧跑开了,生怕被他抓住看出什么来。

    列子见了季咸后,对他的巫术着了迷,回去就对自己的师傅说:“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先生您所修的道是最高的道术,现在我看到有更高的道术了。”壶子听了之后说:“我教给你的只是表面的东西,还没有教的是实质的东西,你怎么可能就得道了呢!要是一群母鸡没有一个雄鸡,又怎么产生鸡卵呢!你以尚未得道之心与世俗相抗衡,一定会被江湖小术所迷惑。你设法叫他来,给我看看。”

    第二天,列子带着季咸来见了壶子。那人出来之后,就对列子说:“嗨!你老师要死了,不过十来天的存活时间了。列子听了这话很惊惧,哭泣着告诉了壶子。然而,壶子不以为然,却说:“刚才我给他出示地象,萌然不动不正,这大概是季咸所见到的闭塞状态。你让他再来。”

    转天,列子带了季咸再来看了壶子。出来之后,季咸对列子说:“幸运啊!你的老师遇到了我,他的病有好转的迹象了。看起来全然有活下来的希望,我见到了闭塞中的转机了。”

    列子赶紧把刚才季咸的话告诉了壶子。壶子则说:“刚才我给他看过天地、阴阳两仪相合的气象,虚名实利都不得进入其间,而生机发动于脚跟。这大概是他见到了我的好的转机吧!你让他再来。”

    第三天,列子带着季咸来看壶子。出来之后,季咸很生气对列子说:“你的老师心迹不定,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我无法看清他的面相。设法让他静定下来,我再来看他。”列子把季咸的话又转告了壶子。壶子说:“我刚才给他看到太虚、心迹动静不相胜的气象,这大概是他见到我的阴阳平衡的气机了。一共有九种像,我只现了三种,你再要他来。”

    又一天,列子带来季咸来见壶子。然而,季咸还没有站定,就神态自失,转身就走了。壶子说:“快去追!”可是,列子那个时候还没学“御风而行”(笑),没有追上,他只好返回了,他对壶子说:“他已经不见踪影了,已经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我没能追得上。”壶子这才说:“刚才我让他看到了怀道集虚、窈冥不测的意象,我忘怀无心,随顺物化,似无所执系,难以看出我究竟是谁,所以,他只好逃走了!”

    自那以后,列子意识到季咸之术浅陋,壶子之道深厚,而自己没有学到真学问,于是请求返归,三年不出外,只在家里为妻子烧火煮饭,他给猪喂食如同给人喂食,对于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亲疏差别。在自己的习性修养上,雕琢复朴,像个槁木那么天真自然,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纷繁杂陈,他都不入于心,终生如一。后来他就得道了,写了一本书,就是《列子》。

    其实季咸所修的只是一种“术”,所以可以眩惑常人;壶子修养的是“道”,道不显露,人们自然不知其深浅。列子拿修养不深的功夫与市井流行的“术”相比,难免陷于困惑。而季咸之所以最后逃跑了,那是他意识到自己的小术难敌壶子的大道。

    那列子得道了,其实就是被壶子疗愈了。像庄子、列子、壶子穿汉服,大家就会觉得他非常得道。如果他穿一个牛仔裤,就算他得道了,你也觉得他不像。当然,他像不像倒是无所谓。但是你可以想象,是不是那样穿着会比较容易得道。大家可以想一想,因为道都在每个人的心中。各位说自己要成为心灵疗愈师,其实心灵疗愈师往往都不是替别人疗愈,而是激发出每个人内在自我疗愈的机制。所以每个人的内在都是可以被激发的,如果你觉得我要去疗愈对方,那可能会越疗越坏,还不如不要去做,因为也许他没事,反而被你疗愈坏了。每个人内在都有那种东西,而那种东西,它是靠内外的许多条件激发出来的,所以为什么我们在一个场里比较容易被疗愈?在一个场里,你的心灵比较容易被打开,是因为很多外在的东西是在影响着你的。其实服饰本身就是会影响你的一个外在条件。一个人的心情是跟每天穿的衣服有关系的。我们常常会想像古代的侠客,穿着很长的袍子,走路带风。一个人不会穿一个现代的t恤去当侠客,如果他穿一个体恤,你甚至会觉得他是一个恶人或者是个犯罪分子。如果他是一个有内涵的人,他一定会靠外在的一些形象去衬托他。

    而有些人只靠外在的形象,其实内在没有东西,只是假装的,那个也是很有问题的。在《庄子》里也有类似的故事。

    有一次庄子去拜见一位君王。那位君王就说我们国家有很多的儒士,庄子就问:“为什么你会觉得有很多儒士?”君王就说因为穿儒服的人很多(也就是深衣)。庄子就说,他们只是穿儒服的人,并不代表他们是儒士。不信的话,你可以颁布一个法令对儒士进行考核,规定如果通过这个考核,就可以穿儒服;如果没有通过这个考核,就要被杀头,三天以后就实行这个考核,果然三天以后就没有人穿儒服了。

    所以不一定是穿的是这个衣服,你就是这样的身份。

    我们一直在强调内外相结合,既要有“质”,又要有“史”,一定要“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实今天的场合有点奇怪,在古代男人的穿着比女人的穿着更重要,男人穿得很美,裙子也不是女人的专利。

    我们来看一个图片,这个是宋代赵伯澐墓出土的男子的裙子和上衣,如果你不知道的话,会以为这是女子的衣服,其实古代的男人穿得很潇洒。下面这件衣服是根据刚才那个男装复制的,他头上戴的是东坡巾,这是苏东坡发明的一种头巾样式。底下是裙子,上面是一件中长的上衣。这个是一个典型的男士啊,他不是一个小鲜肉。(笑)古人一定是蓄须戴冠的,这位一个大叔穿上这样一身衣服,你会觉得他也很有气质。如果他穿一个普通的老头衫,你会觉得他就是街边的大爷。包括他的扇子还有他拿的包,都是网友根据古代的图复原的。

    接下来看明代的男子也是穿得很隆重,如果男人都是这样的国家就很有希望了。(笑)刚才有人问,穿成这样怎么上厕所?明代男子上厕所已经容易一些了,他们的服饰已经简化一些,在明代之前确实上厕所是有些麻烦。所以我们古代把上厕所叫“出恭”。因为上厕所之前要换一套专门的衣服,这也表现了古人对所有事情的重视。我们会发现古人似乎有很多的时间,我们现在人什么都很方便却没有时间。你会发现古人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很麻烦,我们却觉得他们每天有很多的时间。其实不是古人时间多,而是他们做一件事情就是一件事情。现在人好像很多时间,但是全被你浪费了。看一个朋友圈儿看一个小时,看一个肥皂剧看多少天,我们现代人的时间其实全部浪费了。如果按照传统的《黄帝内经》的起居安排。日出的时候起床,日落的时候就可以睡觉了。古人三点就起床了,皇宫里面上朝的时间就是四点钟。 他们起得很早,在七点之前就下朝,事情在七点之前就办完了。白天就是去处理自己的公务。学生也是四点就起来读书了,不到七点已经读了三个小时。白天就可以继续读书,然后还可以玩耍。如果我们讲老实大量读经,一天真的是八小时读经的话,可以算一下:早上四点钟起床,七点就已经读了三个小时,上下午各读两个小时,晚上再读一个小时,一天就是八个小时读经,实际上还有很多其它的时间。其实我们现在的时间利用是有问题的,大部分时间都浪费了。

    下午我会继续给大家看历代服饰的复原,上午就到这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的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nm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