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跟城市的一个大区别,是人际圈的区别。在城里,住附近的人可能都不认识,各自房门一关,各过各的日子。而在农村,只要有人在家,门是常开着的。别人从门口走过,常会探头看一眼。村里的人基本都熟(现在很多人外出挣钱,年轻一辈的人有很多是不相识了,但是至少长辈之间是相互认识的)。村里人是一个自然形成的集体,集体里八卦信息非常流通,谁家做了什么什么,有没有钱,人品如何,等等,都会广为传播。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面子”问题就会被放大。西楚霸王项羽就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在外面发展的好的,总得到村里让大家知道,这好像是奋斗的意义,至少是部分意义。然则衣锦还乡者,招来的恐怕嫉妒多于敬重。大家当面可能会说很多好听话,但背后却难免贬损。因为那个当初还不如我的人,现在却比我条件好得多,这不是显得自己很差劲吗?这种攀比心理,常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个不容易化解的问题,因为自尊的需要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那么重要,以至于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找到满足自尊的方式。对于有钱有势的人来说,趾高气扬搞排场似乎是个不错的途径。而其他人,则可能通过想当年、卖弄特长、吹牛甚至故意贬损别人来获得自己的重要感。大家努力展现出优越感,其本质是自卑,是怕自己不够好,所以要去证明自己。有成就的人常常得到的是表面的恭维,却失去真实的亲近与友好。而恭维人的,在背后缺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嘴脸。
《朱子家训》中说:“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见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若整个机体能形成这样的价值观,富贵者自然不会觉得了不起,贫穷者也就不会怕没脸面,许多不快就从根上消除。不过这种社会风气只在传说中。
大环境改变不了,但个人如何想,如何做,却是可以有所不同的。立志自强进取,相信定有成就。当别人发展得好时,由衷地为他们高兴。有这种胸襟,才能过得舒坦,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以上是理性的分析。在实际情境中,我个人对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挺迟钝的,很多时候即使捕捉到一点线索,却也不敢判定。我习惯于假设别人都是怀着好意的。我坚信,邻里之间的真诚关心,是存在的。尤其是处的好的邻居,有好东西相互分享,有困难相互帮助,是一种自然而然,不用去想的事情。这种相互的信任与关怀,让人感觉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