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好朋友给我分享了得到*每天听本书*栏目的一本听书解读,书名是《情商》,这本书很好地分析了情商和智商的关系。

在我看来,情商和智商的关系就是 杏仁核 和 新皮层 之间的关系。
新皮层主要负责理性思考,它是在演化的后期形成的。杏仁核则它比更古老、更基础,它主要负责情绪方面的问题。紧急的情况下,杏仁核有发出指令的优先权。这是生存的保证。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里面提到的系统一和系统二也是基于这个研究。
《情商》说,要管理情绪,首先要觉察情绪,就好比要解决问题先要定义问题。不知道对手是谁,肯定没办法制定战略战术。
“自我觉察”在武志红老师的《武志红心理学课》里面叫做“自我觉知”,意思是一样的。我最近在做正念冥想。正念的过程就是自我觉察的过程。
这个做法很简单,但效果很神奇。你觉察到愤怒,愤怒就减弱了;你觉察到疲惫,疲惫感就消失了; 你觉察到肌肉酸痛,酸痛感就没有了。觉知就是控制的开始。
这个过程应该就是新皮层跟杏仁核之间权利移交的过程。它俩分工不同,但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样的。一旦新皮层开始工作,杏仁核就愿意退居二线,人的情绪就减弱了。

表面上看它俩是竞争关系,实际上它俩是合作伙伴关系。只因为进化的方式是修补,不是设计。新皮层是在杏仁核基础上的补偿充,当然更高级,但杏仁核早出现,是元老,有更多的话语权。
新皮层虽然功能强大,但同时耗能也是巨大的,所以它好偷懒。杏仁核不偷懒,可它的配置低,能力有限。紧急情况下优先启动杏仁核比较快捷。这是大脑这个系统的默认设置。
人不同于其它动物,人的大脑可以更改默认设置。就是说人可以主动调用新皮层,让它不仅可以观测察杏仁核的工作,还可以观察新皮层自己的工作。这就是李笑来老师所说的“元认知能力”。
李笑来老师比较极端,他直接否定了“情商”这个概念,认为情商只是智商的一个部分。不存在所谓智商高而情商低的情况。情商低就是智商低。
我觉得他说的得有些道理。所谓情商高,就是理性控制情绪的能力强,反之就情商低。说到底,情绪管理就是新皮层对其自身和杏仁核的管理。

杏仁核专门负责应对突发情况,因为新皮层反应迟钝,这个时候用它肯定误大事。那么我们在平时可以多为紧急情况准备预案,这样当杏仁核被启动的时候,它调取的实际上是新皮层为它准备好的预案。新皮层没办法控制杏仁核,它可以为杏仁核提供帮助。
这也是学习的价值。学习就是为了训练新皮层。新皮层耗能巨大,所以懒惰是天性,为的是保存能力。不过,如今能量不是问题,所以来点反人性的事,我们有条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