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大家都知道吧?白萝卜,胡萝卜,红萝卜,紫萝卜。“萝卜刀”,你是不是下意识的要说是削萝卜的刀呢?可以是菜刀,剪刀,小刀等。
但我这里说的“萝卜刀”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削萝卜的刀,而是这个名字叫做“萝卜刀”的一种塑料玩具。说它为什么叫做刀呢?是因为它有一个类似刀刃的这样一个塑料头。
那为什么叫做萝卜刀呢?也不是因为它能削萝卜。按理说,他与萝卜毫不相干,估计生产厂家给它起这样的一个品名,也是出于一种萌宠可爱的本意吧。总之这个不得而知,我们也不必深究他。
今天我谈这样一个话题,是因为这个小小的塑料玩具“萝卜刀”,最近是出尽了风头,火遍了大街小巷。而且因为它引发的激烈的争论也是火药味十足。正反两方都各持己见,毫无妥协的意思。
为此我还特意买了两个“萝卜刀”,想看看它到底有什么魅力。
“萝卜刀”这样一个风靡一时的儿童玩具。它主要的特点是玩起来比较解压,类似于那种弹簧刀的形式。轻轻一甩,刀头就出鞘了,再甩一下就收回。
孩子们感觉玩起来很爽,很酷的样子。于是就我也玩,你也玩。因为是塑料玩具,价格也不贵,一个就几块钱。
男孩子们几乎是人手一个,甚至各式各样的都买。女孩子们也忍不住买。一时间仿佛满世界都在玩“萝卜刀”。
孩子们都在玩“萝卜刀”,可大人们,家长们不干了。说是什么东西让孩子们这样痴迷?这不仅花钱,还势必影响学习吧。
再一细看,哦,这还了得!这样的玩具极具危险性,而且有不良诱导倾向。如果任其泛滥下去,会让孩子们的心理产生邪恶,暴力的危险。
比如每天这样戳、戳、戳,捅、捅、捅。一旦形成了肌肉记忆,以后拿着真的刀子也这么捅、捅、捅,那可就是要出人命了。
这话听起来确实很可怕。然而网上反对的人也很多,反对者认为家长们的这些担忧纯属是杞人忧天。
不说这样一个塑料玩具,它本身并没有什么危险因素。就伤害程度而言,萝卜刀比不了一只削开了的铅笔。
如果这也称得上是极具危险性,那么那些玩具枪,玩具刀剑等算什么?
而且有人举例说明,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玩打仗,模仿杀小鬼子。刀枪剑棍无不玩的烂熟,长大以后也不见得就真的去使用暴力。
玩具它就是玩具,也许这个时候想玩了,过段时间就不感兴趣了。还肌肉记忆,说的太玄乎了吧。
我这两天还特意关注了一下这个问题,萝卜刀的好与不好,都让你们说了。而我在这里想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一个小小的儿童玩具会有如此之大的社会反响呢?
我一直担忧一个现象。你看现在的孩子们有多听话,有多规矩,有多乖。
孩子们在学校,家长的百般呵护下,守规则,懂礼貌,不敢做任何出格的事儿,当然这是对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乖孩子往往成不了大事。尤其在性格方面,会越来越软弱,缺乏血性。
你比如我们的学校是不允许学生打架,不允许说脏话,骂人的。可孩子们总是要长大的,社会这个大舞台,可不是那么的风平浪静。
虽然现在的社会总体来说是文明和谐的,但终究还是有它永远不变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始终需要去面对。
大家想想,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压抑了孩子们的天性?他们需要释放。“萝卜刀”的出现,是不是被孩子们视为一个释放的载体?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专家学者们是不是应该从“萝卜刀”现象里窥探出一些本质性的东西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