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有很多烦恼并不是来自于自身,而是来自于别人。
遇见过一个姑娘,在接近而立之年的时候辞掉工作去国外读书,没有婚嫁,没有羁绊。
她觉得自己过得舒心快乐,做着想做的事情,这就是当下阶段的满足,然而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她只是个异类的存在。
尴尬的年纪,同龄人都已经结婚生子,为人父母,关心着孩子的成长,而她竟然在这样的年龄不考虑最应该的事情,却跑到国外去读书?
这样的思路是很多人想不通的,也一直不愿意想通的事情。
所以,临行前的一段时间,她接收到了许多或明或暗的语言,指导她究竟应该追求什么,舍弃什么。
而对她而言,有自己的计划和追求,并不会因此而动摇,只是觉得这种被“关爱”的感觉很不舒适。
(二)
这或许是身边很多人会面对的类似场景,因为某一方面独特的存在,就成为别人眼里的异类,总是会有人从不知名的角落里冲出来告诉你:你应该按照我说的方式去生活。
侃侃而谈,似乎是有理有据,但终究敌不过对方内心的抗拒:我的生活为什么需要你来指指点点?
人有时候是很奇妙的动物,不知名的优越感会成为行为的主导,以为自己过得很好,别人就应该按照自己的模式去生活,如若不然,就是对生活的背叛,是不可饶恕的恶性。
但现实往往是离婚的人劝慰别人早早结婚,管教不了自己孩子的人关心着别人的生育,安于现状的人教导别人不要追求新的生活。
因为大多数人是这样做的,所以你就应该成为同类,这就是一些人心理的标尺。
(三)
认识一对夫妻,两人达成一致不生孩子,生活里养了几只猫狗,养了许多植物,下班出去回家做饭,周末出去浪漫,生活过的很是惬意。
于他们而言,这种生活状态是喜欢的,也是最好的。
但是总有人会询问他们怎么还不生养下一代,而询问的人转身之后就会吐槽自己家的小孩多么让人费心。
这种关心有很尴尬的味道,却总有人乐此不疲。
表面看来是因为他们与别人不同,而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拥有别人不曾拥有的生活。
(四)
一条笔直的大道,大队伍正在匀速前进,当有人想要探寻有没有另外的小路可走的时候,就变成了被规则教导的人。
既然大家都走在这条路上,那么你就应该随大流,不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因为不合主流就是不对的。
人心是很奇妙的东西,内心深处是不愿意看到别人拥有自己没有能力拥有的生活。
因为我没有,所以你也不应该。
这样的悖论存在在一些人的内心,根深蒂固。
(五)
生活的多样性取决于个体的多样性,选择不同,才会创造不同。
和而不同,才是世界的精髓。
每个人都去追求自己内心的东西,生活才会过得更有价值,这是自己的选择,不应该被干涉。
建议永远是建议,而不能变成教导的态度和语气。
你有你的奢望,我有我的追求,互不相关,两不相欠。
很多人有一颗“只要你和别人不一样,就觉得你需要被教导”的温暖爱心和“不管自己多么平庸,都要去影响教导别人”的责任感,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厢情愿的热情,对别人而言是无尽的干扰。
(六)
好的家庭需要给孩子更自由的选择权,好的世界需要给别人活出不同的自由度。
无论你多么用心,都不会成为别人的情感导师、生活导师、精神导师,这一点很多人需要明白。
不要去打扰干涉别人,你没有义务也没有权利。
如何更好地经营自己的生活,这才是每个人都应该以及必须去做的事情。
36.5℃的我,想要给你100℃的沸腾。微信公众号:大头针思维(datouzhensiwei)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