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父母纯粹爱着、被父母无条件接纳的孩子,无论面对多大的挫折和困境,心底都会生出无尽的力量,把自己从绝望中拉出来。
因为,内心蓄满了爱。爱,就是最强大的生命力。
孩子走向绝路的根源在哪里,父母不愿面对,难以直视。
因为难以承受摧毁孩子的愧疚和后悔,便把这种痛转变成愤怒和恨意指向外部,甚至是幻想的“加害者”。
几年前有位研究生因恋情自杀。离世之前他要求前女友见面,否则就死。前女友拒绝,他了结了生命。
网友骂前女友冷血没良心,指责她害死了男生。一样的道理,责任转嫁。网友在那一刻,成为幻想中的父母,进行了角色代入。
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只有把自身内在的虚弱、愧疚转嫁出去,才能免于背负沉重。
恋情不顺啊,学习不行啊,等等,只是自杀的诱因而已。根源在于心底的空洞,在于家庭提供的爱的动能不足,情感支持缺失。
自杀是用最激烈最决绝的方式对抗不被爱不被看见的无望感。
很多父母把孩子当成投资对象,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象成长为完美的样子,一旦期待破裂,就会对孩子产生恨意。因为投入产出失衡。
“我辛辛苦苦工作,你考这个成绩对得起我吗?”
“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要好好学。”
……
这是爱吗?有条件的爱还叫爱吗?
所谓的乖巧啊,听话啊,懂事啊……明明是孩子被父母剥夺了自我意志,不得不隐藏压抑真实的自我,被动形成的所谓的性格。
孩子一次次的渴望被否定、一次次的倾诉被忽视,一次次的需求被训斥……
父母将自己面对生活的无能狂怒肆意倾泻给孩子,让人格尚不健全不稳定的孩子承接大人的负面情绪,最终孩子只好收起真实的心情和需求,迎合满足大人的意愿和脸色。
这却被夸赞为懂事。懂事的孩子都有一颗破碎的心,一颗被父母磨损的心。
为什么父母要以孩子懂事为荣?
孩子就该呆在孩子的位置上,对父母撒娇、反驳,充分表达自我感受和想法。
以听话为标准评判孩子,只是满足了父母的权力欲,因为他们要的是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
出了家门,外面的世界,再没有谁可以像孩子那样,任由他们贬低打压嘲讽训斥掌控,还依然深爱着依恋着信任着他们。
这种从孩子身上找到优越感和权力欲并恣肆释放的感觉,对父母来说太爽了,会上瘾。
当父母不呆在父母的位置,当家庭秩序倒置错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是无可避免的结果。
孩子的虚弱感背后投射的是父母的无能。
有的孩子自杀后,还无法被真正看见,还要被指责为“太不孝了,太对不起父母了”。怀着这种看法、观点的人最好不要生孩子了。
生孩子之前,也没想过用爱滋养一个新生命,只是出于动物本能的性欲,只是出于造一个养老工具的功利心,孩子如何长成自信有力活泼的样子?
刚来到人世间的灵性、活力,终究会在岁月里、在父母的情感勒索、道德施压下折损。
只有当父母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才能尊重、看见、接纳孩子,才能用真正的爱滋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自杀的孩子都很可怜,很可怜。孩子眼里的世界太小了,小到他误以为现在的泥潭和苦痛会定格会永恒。
然而,时间就是力量,时间会改变一切。
只要活着,哪怕一天天捱过去,走进社会后,总会随着阅历和智识的提升获得疗愈和新生。
好好活着,走过今天,就是新的明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