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时在孔夫子旧书网淘书顺便淘到一本《〈南方周末〉特稿手册》。书不是很厚,多是收录本世纪初那几年《南方周末》著名记者李海鹏、南香红、叶伟民、徐楠等撰写的特稿,每篇特稿完结之后都附有写作者的手记。这些写作者们在手记里提出自己的思考,分享采访、写作时遇到的困难以及所采取的解决办法,但无不是历尽辛苦后、浸满新闻人热血的佳作。
特稿讲究深度与广度,同时也要在讲述人物或事件时注重典型性与个性化,在感动读者的同时给人以警示教育作用。翻阅数篇特稿,久居温室的我内心里被击中,难过,还有震撼。那个时候的《南方周末》是大胆的——记者们敢问、敢写、敢深入,编辑敢过审,这得是多大的魄力与多强烈的热忱呀!
曾经我对新闻的认知仅限于《新闻联播》主播以及那些随时出现在电视机前、举着话筒说“我现在在……”的记者们,他们无不是外表光鲜、能够游历各地、接触各界名人且为 大家熟知名字的除明星以外的普通人。此种误解与偏见直到我上大学选读新闻学专业才真正改正。新闻主播、记者一边在电视里、报纸上享受持续曝光、刷新存在感,一边握举麦克风出现在新闻现场,或传播事实,或揭露监督,实现作为媒体人的担当。
记者们总会遇到困难,甚至有时会有生命危险,尤其是在“揭黑”报道过程中,彼时他们只会迎难而上。
我抱着一颗敬畏之心,认真研读这本特稿手册,细细感受《南方周末》记者、编辑们的呕心沥血之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