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黑夜总能悄无声息的勾起人的寂寞——夜深,一个人回到略显空荡的宿舍里,开灯,关门,看着窗外黑漆漆的一片,反光的玻璃上印刻着我的影子,此时,感觉全世界都已消失不见,只剩下一个孤独的我,在一个寻不到方向的角落。在这样的时刻,一个人呆在宿舍里,总是会莫名其妙的想起很多——单纯的时光,曾经的朋友,错过的人,遗失的梦······汹涌的回忆光怪陆离的交叉,一张张熟悉的脸、一幕幕熟悉的场景在我的思绪里给我难以言说的慰藉。像是突然听到一首熟悉的老歌,感动的想流泪。
这样的时刻,情绪总是异常的敏感,细腻的捕捉着每一丝可以带给我温暖的东西。而正是在那样的时刻,我能寻到的最多的温暖竟是那个唤作故土的地方,是那两个时刻思恋着我盼我回家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故土情结吗?辗转千里,走过那么长的路,遇到那么多的人,经历那么多的事,如今,才终于懂得千般不舍,终是故土难离。
依然清晰的记得,孩提的时候,总是梦想着远方,在一个小镇上、一个狭小的世界里极度渴望着探寻着山的另一边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模样;少年的时候,从来都无法理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惆怅,总是觉得那样的诗句太过矫情,从来只是单纯的认为男儿本该是志在四方,摩肩擦掌一心只想出去闯一闯。而今,当我终于修得一身丰满的羽翼,告别父母,告别家乡,携着小小的行囊翱翔远方,长途奔波来到这千里之外,生活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才渐渐懂得游子诗句里的感伤,渐渐懂得思乡情绪竟是那样一番厚重的存在。回头想想,这才明白,儿时的我在故乡一方小小的土地上,依靠在父母的身旁,拥有的又岂止是那一小方天地,他们给我的是整个温暖的宇宙啊!外面的世界再大,城市的灯光再美,也抵不过夕阳之下,陪着父母散步在乡村小路上时那一串被拉得长长的背影,只是那样的时刻,越来越少。
如今,即使在远方,不用去思考,爱也会告诉我无论我走得多远,无论经历怎样的跌宕起伏,我将永远是他们的牵挂,而他们,也将永远是我的依恋。此时,我多想拉着母亲的手,搭着父亲的背,在故乡的小路上再走一走,只是走一走,从夕阳西落到皎月东升,再细细的品味一下那许久都已不再拥有的温暖。而不是一个人骑着单车,围着那一个小小的湖转来转去,像是一个流浪者,漫无目的的流窜。
余光中先生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今,再重读那样的诗句,品出的是迥异于儿时的另一番浓郁的味道。乡愁,不再是书本上一撇一捺的汉字,而是家中时时盼望儿归、聚少离多的父母,是我渐行渐远再难融入的故土。
卑微的我竟与余光中先生因为一种同样的被唤作游子的身份,一个同样的被唤作乡愁的情感,越过了那数十年的悠悠岁月,跨过了百里千里的山河,产生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共鸣。身处不同的空间,却为着那一个叫做故土的地方,同是辗转难眠。
在这座远方的城,在静谧的黑夜,在一个人的房间,我书写下这样文字,只想默默的问一句,家中的父母,儿子在远方,是否依旧会反反复复跨越山水的距离,潜入你们的梦里,扰你们的安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