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女生,妈妈在孩子上一年级下半学期时生了第二个女儿。一年级时孩子上学情况非常稳定。当一进入二年级下学期,这个女孩就如同变了一个孩子。早上不愿意上学,妈妈送上学能够嚎啕大哭或者在车上闹个不停,依赖妈妈,总想和妈妈在一起,说在学校会想妈妈。在学校的学习表现得慢吞吞,每天老师留下几个孩子,她也在其中。并和家人说,她一放学留下就难受。家长曾经试图让孩子在家休息过,或者只上半天学。慢慢地有所改变,但是目前期末考试阶段,作业量加大后,孩子的情况愈加严重,表现出了严重的焦虑情绪。
朋友找到我,向我倾诉了一些苦衷,问我转学如何?
想转学的原因有二:
其一:转到一个稍微差一点的学校(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农村校),孩子就会没那么累。
其二:或多或少对老师也存在着一些教育上的分歧。试试看改变周遭的环境会不会好一些。
我的建议:
第一:转的学校我了解,并不是所谓的农村小就轻松,往往农村校更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发展。孩子的眼界,见识都会受到局限的。
第二:转学了,问题就一定解决了吗?看似简单了,但没有治本。
孩子情绪问题的简要分析:
孩子表现出明显的依赖妈妈,这正是多子女养育中,很重要的一关。老大表现出了明显的需要关注,需要被爱的需求。上学想妈妈,找各种理由不上学。坏的关注,也算是关注。孩子是为了取得家长们的关注。正如科恩《游戏力》中所讲:人的需求就如同一个杯子,杯子需要关爱、关心、爱去填满,当杯子不满时,就需要蓄杯,把杯子蓄满。这就是“蓄杯理论”。在李辛《儿童健康讲记》中,也提到了,标与本,本就是人的特质,而这种体质更多的就是中焦、下焦的能量是不是充足的。就如同电池,有电的时候,电力十足,快没电的时候,微微弱弱。人的能量也是,要确保能量有没有。这与科恩的游戏里简直是同出一辙,殊途同归。孩子想念妈妈,想得到妈妈的更多关注。之前半夜里还会做噩梦。最近期末复习阶段,老师总是留重复抄词语的作业,孩子也是很反感,在学校里就哭闹,老师都没办法让家长把孩子赶紧带走。妈妈三点多把孩子接到家,也是开始纠结在作业之战当中。这样孩子在学校一天已经把能量“开”(消耗)的差不多了。回来已经筋疲力尽,反感至极。
给妈妈的建议:
第一:每天回家要抱抱孩子,至少10——15秒。不能敷衍了事。要与孩子有身体上的联结。这是科恩与李辛老师都同时提到过的。
第二:放学回到家,先不提学习呢。拿着自行车,或者任何玩具,到户外痛快地玩一玩。《儿童健康讲记》中提到:天地之间的自然能量是大补,它远远超过人身、鹿茸。而不能接触电子产品,这些是在耗能。总之,一定是要运动起来的活动。玩个40分钟——1小时回家。吃过晚饭,把孩子送到大姨家,让大姨辅导学习。妈妈只是负责陪伴就好。(因为妈妈晚上还要去照顾店面。)
第三:放下对老师的偏见,老师不是仅仅针对一个孩子,面对全体,尽量理解老师。老师的层面目前解决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就要学会先放下,也不要受他人的影响。
总之,亟待解决的是补充孩子能量,满足需求,与家人建立联结。关于老师的问题,当孩子的能量和需求心理方面的建设有所改善以后,在学校各方面也会随之改善,与老师之间的紧张之结也会减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