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讲的是如何进行错误处理,在这一章里面作者主张使用异常而非返回码(可以理解成我们平时用的if else
),而异常无非就是我们经常用到的try-catch-finally
语句了。其实这一章我并不完全赞同的,具体是使用异常还是返回码,我觉得还是根据业务场景来定义比较合适,做到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当然也可能是我还没有完全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想法,毕竟只是通读了一遍。但是作者讲到的如何使用异常还是很精彩和值得我学习的,目前感悟颇深的就下面几点,自己修炼不到家。
-
异常处理常见的基本上就两种
if else
和try catch
。个人感觉if else
比较优雅明了,但是使用if else
处理异常,一般需要事先知道所有的异常,然后做出相应处理,如果异常类型比较多,有可能会出现考虑不到的情况,这时就有可能出问题。这种情况下,使用try catch
反而会使代码更健壮。所以至于最终选择何种方式处理异常,依据业务场景来定,或许更合适。 -
业务逻辑和错误处理代码之间要有良好的隔离,使错误处理独立于主要逻辑之外,使代码更加健壮和简洁。
但是单纯的为了隔离而隔离,有可能会造成异常处理打断了原有的业务逻辑。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创建一个类或配置一个对象,用来处理特例。 -
对于抛出的每个异常,都应给出异常发生的环境说明,以判断错误的来源和处所。具体如何做呢?创建信息充分的错误消息,要包括失败的操作和失败类型,并和异常一起传递出去。如果你的应用程序有日志系统,传递足够的信息给catch块,并记录下来。
-
异常只应该被用于不正常的条件,它们永远不应该被用于正常的控制流,记住异常控制的根本目的是处理程序的非正常情况。
-
根据不同的业务情景,细化异常的种类, 而不是一个catch exception 捕获所有的异常,如下:
do {
//需要捕获异常的代码
print("Hello World")
} catch xxxxx {
//异常类型一
} catch xxxxx {
//异常类型二
} catch xxxxx {
//异常类型三
} catch{
//其他
}
可加群一起交流共同学习:8012165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