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和胃真不平等
三年前的春天,从东北旅行回来的火车上,偶尔读到殳俏的《人和食物是平等的》这本书。于是整个返程的火车上顿觉余香缭绕,口中生津,胃里的馋虫止不住地要从嘴里钻出来。回来后,这本书就一直躺在我的床头,每晚临睡,让嘴巴享一顿空福,又无可奈何地拍着自己的胃,像似安慰它说:胃和胃是不平等的,安啦。
胃和胃真是不平等的。通读《人和食物是平等的》,你会发现做殳俏的胃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各种食物,你吃过的、没吃过的,听过的、没听过的,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全都与殳俏的胃有过不止一次的亲密接触。于是,你只好感叹:做殳俏的胃,“夫复何求”!
殳俏生在一个“好吃家族”,据她介绍,从她做海关买办的太爷爷开始,就有讲究吃的传统。这种传统一直从她祖辈、父辈延续到了她这里。殳俏说她和家人第一次去吃日本料理,一餐就花了1万多元的人民币,可以想见,她的家族对于吃讲究到了什么程度。而殳俏在日本留学时,更是凭借殷实的家底和丰厚的奖学金吃遍了日本的美食。在这样好吃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又如此惬意地亲身实践,也难怪是她写出了《人和食物是平等的》这样的书来。
这本书其实是殳俏给报纸写美食专栏的文章集结。与现在逐渐泛滥的大多数美食专栏不同,她的文章不是简单的食谱介绍,也不是所谓的觅食指南,用殳俏自己的话说,是“我们和食物的《老友记》”。殳俏是据有丰富的国际美食经验的,但她的文章难得不张狂,不做作,她的见识大多埋在嘻嘻哈哈的谈笑中。所以她会把中餐馆外卖的蟹粉豆腐说成“那个像鼻涕一样的东西”,她明明是在谈食物,却会忽然提到埃勒利·奎因的短篇小说《特餐》,或者电影《浓情巧克力》和《欢乐糖果屋》等等。有时又会风趣地写出“嗜吃者都是绝望人”“成年了还懂得时不时要委屈自己一下,人生才活得平安”以及调侃“象张爱玲那样多梦的女人”时,写道“我中意的那种钢牙落在肥肉上的咬感在她们那里并无快乐而言”时的调调,都充满了令人欢喜的小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