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放养与放心

放养与放心

作者: 李嵩_1a20 | 来源:发表于2017-05-17 22:58 被阅读0次

    写在前面:

    特别同意一诺姐对教育的评语,在北京做教育的,都是想一套,说一套,做一套。当时一诺姐没有明说,我来把话挑明。

    想的是理想。天下大同,社会和谐,每个职业都有尊严,教育因材施教,孩子不因立志送快递而挨打,老师不因不搞应试而被骂。

    说的是鸡汤。没有不行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当父母开始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应试这块料时,他们需要的不是清醒的反思,而是一碗能够产生幻想的鸡汤。

    做的是市场。应试挣钱,就帮优等生锦上添花,助后进生提分补差。素质火爆,就把一个普通的故事课,演变出领导力,情商,创造力好几种花样。

    面对这样浮躁的教育,父母会产生一颗焦虑的心。

    一旦心态失衡,就容易做出一些非理智的判断,比如今天我们谈的关于“放养”的问题。

    放养是父母童年的映射

    父母是一个不用岗前培训的行业,没养过孩子,还没做过孩子么?套着自己的童年经历,年轻的父母们自然分成了两个流派。有的努力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仿着自己爸妈的样子教育孩子,这是传承派。有的回忆起童年的各种痛苦,于是一拍大腿“不行!不能再让孩子受二茬儿苦!”这叫做弥补派。

    在这两派父母中,有一个极大的相似点,就是对放养的认可和追求。

    传承派认为自己小的时候,没有依靠父母过多的关照和监督,长大后也有了不错的成就,所以自己的孩子应该也会如此。弥补派则认为,父母事无巨细的督促和压迫夺走了自己童年的快乐,所以,去他的要求,去他的分数,孩子只要快乐,就是对自己对孩子最大的安慰。

    作为一个从教近十年的教师,见过几百位上至大学,下至幼儿园的孩子后,我由衷地敬佩选择放养的家长,因为他们选择了一条最难也最为凶险的育儿之路。

    用几个真实的故事,说一说“放养”这条育儿路上的坎坷。

    要放养但不要放纵

    放养这个理念,来源于父母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反思,成型于五花八门的介绍国外教育的微信文章。于是乎,一种并不存在却有显得理所当然的教育模式由应运而生。

    在放养的世界里,孩子的成长是不需要父母操心的,他们的不当行为是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改善的。父母只需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鼓励,每个孩子都会变得优秀,轻轻松松就能够考上大学。

    美好的梦境总会被击碎,父母不教育孩子,社会就会替你教育。

    一本名为《Evicted: poverty and profit in the American city》的书中曾描绘了这样一个美国单亲妈妈。她为了养活自己和孩子一人打着几份工,因为付不起房租被房东赶来赶去,漂泊在城市里。在她为数不多的家当里,却有一本名为《Don’t Be Afraid to Discipline》的育儿书。

    这个生活在“放养孩子”国家的妈妈,却不敢让自己的孩子“放养”。因为她知道如果稍有不慎,她的孩子就会辍学,甚至沾染毒品,堕入犯罪,她的教育是孩子与犯罪之间最后的防火墙。这就是那个微信中“快乐教育”的国家里底层百姓的真实写照。

    我没有去过美国,未亲眼见到此番场景,但澳洲的情况不尽相同。那些选择快乐教育的孩子,不是因为命运的眷顾就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家境殷实的中产的后代,总能在社会中找到证明自己优秀的机会,童年的快乐是命运奖励的冰激凌。而社会底层的后代,乐观和知足就够了,干嘛非要陪上童年去和命运拼搏。

    要放养但不要放松

    放养不是当甩手掌柜,学习托付给老师,生活托付给爷爷奶奶,自己负责挣钱养家就行。如果这样的“放养”是幸福的,那中国6000万留守儿童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我相信对大多数坚持放养的家长来说,放的只是成绩。只要孩子成绩不是太差,父母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过问。我们这一代人确实都有被应试的单一标准和残酷的题海战术折磨的经历,也确实不希望孩子们再步我们的后尘,一头钻进题海中。

    但把成绩“放”出去了,绝非万事大吉。把原来刷题的时间用来锻炼儿童的综合素养是发达国家中产阶层的一致选择。

    所以,澳洲私立小学的孩子们不比中国娃娃轻松,他们不刷题,但需要做大量的阅读,他们不学奥数,但需要做大量的实践。每个孩子都是兴趣满满,能力棒棒,因为他们未来面对的考试,不只是为了区分优秀和平庸,还需要体现在某一方面的独特才华。

    我有一对外甥,在美国出生长大。五年级暑假来中国旅游,我问他们美国的小学生活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像传说中一样轻松快乐。哥俩一五一十的描述了一番,他们把快乐留下了,轻松还给了我。

    放学后他们要参加各种课外班,学中文,学乐器,周末要做阅读和小组作业,假期还要去各地参加魔方比赛(弟弟的爱好,已经可以十几秒就复原一个魔方)。

    对于看着微信公众号教育孩子的专家们来说,这简直是侮辱了他们心中的“快乐教育”,如果美国都是这样,那教育真的可能是“快乐但不轻松”吧!

    要放养但不要放弃

    我非常佩服坚持“放养”的家长,因为每一个因“放养”而成功的孩子,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下的独特产物,在世界的教育史上鲜有先例可以参照。同时,在中国放养也是一个极为勇敢的决定,因为大多数“放养”长大的孩子要放弃中国教育传统的选材模式,放弃本可以属于自己的教育资源。

    应试教育的诟病之处在于选材模式单一,培养方式固定。你是历史达人,但考试成绩要好;你是动手天才,但考试成绩要好;你是情商王子,但考试成绩还要好。

    应试教育按照成绩来分配教育资源,那些入读名校的孩子,用着世界一流的硬件,听着硕士博士院士的课,花得是义务教育的钱。这样的分配方式,如果入学再没有门槛,真就该轮到美国家长羡慕我们的教育了。

    在这样的标准化考试中,一部分孩子是不适应的。他们或因发展偏慢,或因偏科,或因一些独特的才华,在应试这条跑道上不如同龄人。为了能和别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他们就必须付出额外的精力,或是提前学习,或是课后开小灶。

    一个从小放养长大的孩子,一旦成绩上表现出落后时,补课是坚决不行的,因为这是打脸。但每到小学三四年级,打脸打得最响的,还真都是这些曾经坚持放养的父母们。

    出国前,我有一个学生,家境殷实。爸爸做生意非常忙,少有时间陪家人。妈妈全职带娃,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一直放养到小学毕业。小朋友喜欢摄影和街舞,但是一提起学习和考试就是垂头丧气。补课班,一对一,家教都用上了,花了很大力气,也只能是一个及格的水平。最后,这个小朋友初三时去了新西兰,现在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的他仍热爱摄影和街舞,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放养”教育成功了,但代价有些高,大概值400万人民币。

    在不远的将来,会有一批曾经坚持放养的家长,蹲守在电脑面前给孩子秒杀某思的小升初课程,这大概是因为与400万比,4万块的课程更现实。

    要放养先要放心

    作为一名父亲,我羡慕各位坚持放养的家长,说明我在事业上还有需要努力的空间。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敬佩各位坚持放养的家长,敬佩大家探索新的教育路线的勇气。

    作为一名朋友,我为各位坚持放养的家长担忧,此路甚为凶险,豺狼踞坐,稍有不慎便会跌入虎穴龙潭。

    要放养先要学会放心,对自己的教育能力放心,对学校的教育水平放心,对孩子的成长环境放心。告诉自己如果放养救不了孩子的童年,学而思的秒杀课一样也救不了。放下焦虑,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前行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放养与放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yj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