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当看到什么祖孙恋、师生恋等等一些刚成年的女孩就匆匆忙忙得把自己嫁给与自己父辈、祖辈年龄相似的人就心疼,当然这些看似不恰当的婚姻中也不乏有幸福婚姻,但大体上还是小概率的事件。
所以总认为出现这种相差太多年龄的婚姻,应该是女孩原生态家庭中父亲角色没有充分起到教导女孩的作用。所以希望家中有女儿的爸爸都来看看这本《父亲与女儿》。

作者做为一线心理治疗师拿出工作中的实际案例,来讲解父女关系的重要性与父女之间的相处之道。
父亲在女儿的人格塑造、深层性格发展、人格成熟以及择偶等方面,父亲都占有到头重要的地位。父女的相处,除了晚辈与长辈的相处,还涉及到男人与女人的相处。当女孩还是个婴幼儿时,父亲只是父亲,当女孩到了青少年时期,父亲又成为她们与男性相处的最初实践对象。从这点看一个人格健全,品德高尚、价值观端正的父亲在女孩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对那前段时间上热搜的“祖孙”之恋,持批判的态度。一个成年男子见到心悦的女子,也应该考虑一下,那女子是否心智成熟,是否能对自己的选择不后悔。而不一味得强调男女之情而忽略长幼之理。

作者从西方人的角度对父亲进行粗略的分类。他把父亲进行了如下分类,
“他总是支持我!”完美的父亲
“小时候,他让我感到害怕……”专制的父亲。
“在家里他像个大孩子……”朋友般的父亲
“他心里只有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的父亲。
“他总是心在别处……”难以接近的父亲。
“我记得,他总是大吵大叫……”易怒的父亲
“在物质上我从无匮乏”金主父亲
“有一天,我看到他在哭泣……”消沉的父亲

在我看来这应该套用到东方文化是不完全合适的。我的父亲就不在其中,他不完美,也不总专制,不算亲近,可是还是感觉他能给我带来安全。他从不打骂于我,只记得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骑车带着我,怕我手冷,把他舍不得戴的皮手套给我,我却在路上掉了也不知晓,到了家,才发现手套少了一只,因此而被他在后背上拍了一巴掌。他文化不高却能给我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的父女关系应该就是好的父女关系吧。

《父亲与女儿》是法国心理治疗师阿兰•布拦克尼耶的作品,只看封面设计与另一本书《母亲与女儿》还以为是一个人写得,细一看只是作家都是法国人罢了。说实话,这两本书的封面人物都很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