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分享1584天(2022年2月27日)周日
筑基第八课笔记 : 《需要、动机、能力和人格》
第一单元:需要概述
[生活中的关系问题也是需求问题,我们要有考虑对方需求的能力,但规则还是要有的]
需要:
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的状态。
<需求代表过去没满足,来访者有时来是为了自己被看见,有需要才有动力,推动人前行的动力>
特点:
1 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2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老年人要被需要,才有价值感,活着才有意义,有动力>
3需要是发展的
种类:
按产生角度划分:自然需要、社会需要
按满足对象划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人被需要才能感到自身的价值>
第二单元:需要层次理论
<先满足低级的,再满足高级的。
女人就是家里情雨表、空气。男人就是承重墙,自我实现往往和利益没有必然联系,很多人在价值条件化,却没更多考虑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鸟找伴侣,雄鸟先搭窝,再吸引雌鸟>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很多人会价值条件化>
二、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1、越是低级的需要就越基本,越不可缺少。 2、低层次需要满足后开始满足上一层的需要。
3、某层需要无法满足,就会停留于此,该层需要就成为个体的优势需要。
< 当一个人反复的说一件事,表明此事没被满足。
在自我成长方面,某一个事反复说,在咨询师的引导下,不断的成长,如强迫症和反强迫>
4、追求高层需要受挫会退回低层需要。
<如在一个单位里,时间长了,需要被尊重,刚来新单位,需要归属感与爱>
5、只有前几层需要都大体满足之后,个体才能够形成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是永无止境的。
第三单元:动机
动机 :
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
影响因素
< 需要(基础)、内驱力、诱因、情绪>
[影响学习动力:情绪、、关系希望感、成就感。夫妻之间常赢了道理,输了感情。沟通不畅源于我们带着情绪去沟通,先把情绪理顺再谈事,学着表达自己的需要。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习得性无助,如跳蚤实验,猴子实验]
<动机和活动效率呈倒U型关系>
[越担心越不好,越担心压力越大,影响效果,担心是诅咒]
种类:
<生理动机,社会动机>
<有意动机,无意动机>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
第四单元:能力
能力:
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种类:
按结构划分:
<一般能力(智力)、特殊能力>
[智力是天花板,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人的能力]
按先后天划分:<液体能力(20岁到达顶峰)、晶体能力:人生智慧,经验(一生都在发展)>
按领域划分: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发展的个体差异:
<水平差异(跟自己比,不与他人比,不把自己锁进思想的牢笼)、类型差异(每人擅长不一样)、早晚差异>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 遗传:决定了范围和限度
环境:决定了遗传绝对的范围和限度内实现的具体程度>
第五单元:人格 包括气质和性格
人格: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和个性通用。
特性:
< 独特性、
整体性、
稳定性(江山难改,秉性难移)、
功能性、
统一性>
气质
<气质是先天的脾气,性格是后天的态度。态度决定命运>
气质:
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类型:
< 胆汁质:(强、但不平衡
:张飞、孙悟空、李逵>
<多血质:强、平衡且灵活:猪八戒>
<黏液质:强、平衡但不灵活:沙和尚>
<抑郁质:(弱):唐僧、林黛玉>
<很多人都属于综合类型的,只是在某一方面突出而已>
特性:
<稳定、可塑,无好坏,不影响成就,影响工作效率,影响健康,环境适应等。
性格:对事物的稳定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人格差异的核心。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区别: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别。气质更多的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则更多的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
联系: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的速度,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