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B又温暖,其实然并卵。
“对方正在输入”的触发规则是:“手机聊微信的时候,在十秒钟以内,对方在对话框输入了文字,才会显示对方正在输入”
我们当然可以从等待被回复的用户角度来说,这一Feature提供了更及时的反馈信息,给了等待被回复的用户更及时、确定度更高的响应种种。
以A给B发消息的过程为例,梳理上述交互响应的时间线:
- 发送消息:A编辑完成文本、点击发送按钮
- 成功送达:系统稳定性的反馈。从正在发送的状态(滚动、转圈)----> 发送完成的状态
- 对方已阅:触达成功性的反馈。一般出现在工作场景的IM(如钉钉、企业微信)中,显示对方已经阅读完成,类似邮件的已读回执
- 对方正在输入:显示B在响应的状态
- 收到消息:接收到B的消息,一次交互完毕。
从上面时间线里可以看到,只有“成功送达”这个反馈是刚需的,其他的都是特定场景下的附加需求。
这些需求在满足了发送者A额外诉求的同时,也一定程度让渡了接受者B的权益,比如:
- 我为什么要告诉你我是否读过?用过钉钉的朋友一定有故意晾着信息在列表页的经历
- 已读不回是为什么,你心里难道没点数么?
- 我为什么要告诉你我现在是否在输入?
- 显示“对方正在输入”,却迟迟没有收到反馈,是不是已经足够脑补出一场纠结的大戏?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让渡,是在特殊场景下的折衷与妥协:
- 已读,是因为工作中要保证触达;
- 对方正在输入,似乎在熟悉关系 or 亲密关系中有些想象空间。但以微信为例,在微信的个人边界与企业边界越来越模糊的情况下,一个普通工作伙伴是否在输入中,似乎没有特别的意义。
带货时间:
产品经理算是门杂学,越做到后面越容易逻辑自洽、自圆其说,唯有业务产出方能见真章。
如果你还在刚开始入门 or 对产品经理感兴趣的话,还是有些范式可以参考的,下面的书籍以一个一个故事的角度,描述了产品经理从达芬奇画蛋,到开始负责独立功能、独立模块的过程,希望能有所帮助~
imag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