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尚妈妈打来电话,说孩子到舅舅家住几天,最近学习状态不太好,写个日记快一个小时了还没完结,想让我帮忙打电话,震慑一下孩子。
这有啥呀,打个电话的事。
拨通电话后,我对小尚说:作业完成得怎么样啊?
小尚说:日记才写第一篇。小尚很诚实。
我说:这个星期,应该是写第五至第八篇了,你已经意识到,如果把日记全累积到后面写,补起来会很麻烦的,所以你现在已经在补放假第一周的作业了,很好。
在开家长会时,或者和学生通话,家长在场时,我的态度都比较温和。
如果是在班里,我可能会对小尚一顿劈头盖脸地臭骂:怎么回事啊,那几天干啥去了?
这样的斥责疏远了师生距离,有些逆反心理强的孩子,说不定就和老师杠起来。
学会稳定自己的情绪,和学生做好沟通很重要。
我接着问:正在写什么日记啊?
小尚说:打乒乓球。
小尚之所以写很长时间,多半写起来不是很顺手。小尚选择写这篇日记,是他生活里刚刚发生的事,写这个内容,是正确的。但是又不是很正确,对于小尚来说,不太好写。动作描写,动词用不到位。
我启发他,你和舅舅打球,谁占上风啊?
我俩不相上下!
这个答案有点让我意外了。我问:你俩怎样不相上下了?
小尚说:我发球,舅舅接不上。舅舅扣球又很厉害!
我接着问:你发球肯定跟一般人不一样,你说说你是怎么发球的?
小尚说了一番。
舅舅又是怎样扣球的呢?
我一问,他一答,小尚组织着自己的语言。
我说:一个小孩发的球,大人都接不上,你厉害啊!舅舅接不上你的球时,你是不是得意得不行?你是怎么表现你的开心的?
而舅舅总是扣球,你三番五次接不上球,心里又想了些什么?
有围观的小伙伴吗?他们看你俩打球,有啥反应?
小尚在电话那头,一一回答着我的问题。
这两天天气可冷了,和舅舅几个回合,是不是很热呀,一点都不冷了对不对?在室外活动一下,回家在写作业,脑筋是不是转得更快了呢?
我接着来了个总结:抓住你和舅舅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具体生动了,在结尾再说说打球带给你的好处,这篇文章就差不多写出来了。
我又提醒小尚,如果老师今天不打这个电话,你抓耳挠腮写不出来怎么办,可以去看看人家怎么写的,模仿着写。
快挂电话时,我又给孩子上了一个紧箍咒:过几天,你从舅舅家回来时,我可要去你家家访,到时候我要检查你的作业哦!
后面小尚妈妈给我发来了短信,向我道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