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细胞与免疫
趋化因子Chemokines家族

趋化因子Chemokines家族

作者: Hayley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2-04-14 14:31 被阅读0次

趋化因子是一类小分子分泌性蛋白(约8-10 kDa),其与七次跨膜G 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在稳态和炎症状态下指导细胞迁移。表达趋化因子受体的细胞向趋化因子高浓度的区域迁移。

尽管存在很大的物种特异性差异,但目前趋化因子超家族在人和小鼠中约有 50 个成员。根据位于 N 末端的保守半胱氨酸残基的数量和位置,将这些蛋白分为四个亚家族:C 趋化因子CC 趋化因子CXC 趋化因子CX3C 趋化因子亚家族。

稳态趋化因子和炎性趋化因子

除按照亚家族分类外,趋化因子还可根据其功能分为稳态趋化因子,炎症趋化因子或双重功能趋化因子。炎性趋化因子比稳态趋化因子多得多并且分泌迅速。

稳态趋化因子是组成型表达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平时表达水平较高,负责在非感染的情况将免疫细胞引导到整个身体的正确位置,例如将T细胞引导至淋巴结、将巨噬细胞引导至皮肤、将B细胞引导至淋巴结滤泡等等。参与器官发育、免疫监视、组织再生等过程。主要包括CCL14, CCL15, CCL16, CCL19, CCL21, CCL25, CCL27, CCL28, CXCL4, CXCL12, CXCL13。

  • 器官发育:在器官发育和血管生成过程中引导干细胞迁移到适当的位置;维持干细胞 niche;介导细胞增殖;介导淋巴细胞的成熟。
  • 免疫监视:介导免疫细胞在健康外周组织中的稳态,维持免疫耐受。
  • 组织更新/再生:引导干细胞和祖细胞迁移,以促进损伤后的组织更新或再生;促进愈合过程中的血管生成;促进上皮、内皮、间充质的愈合。

炎症趋化因子通常表达量很低,在响应炎症刺激时被大量诱导,参与清除感染及宿主防御。包括CCL1-13, CCL23, CCL24, CCL26, CXCL1-3, CXCL5-11。

  • 感染或损伤引起的白细胞迁移:协调免疫效应细胞向感染或受伤部位迁移,引导免疫细胞从外周部位向淋巴器官迁移。
  • 宿主防御:促进先天免疫细胞募集至感染部位,防止微生物传播;调节适应性免疫反应,包括免疫激活和免疫记忆;调控效应细胞功能和在外周组织的存活。
趋化因子受体

趋化因子通过激活趋化因子受体发出信号,受体根据其结合的趋化因子亚家族来命名:XCR、CCR、CXCR、CX3CR。这些 G 蛋白偶联受体的激活触发细胞内信号通路,通路调节肌动蛋白聚合、细胞骨架重排、粘着斑组装和解聚,最终引起细胞的迁移。此外,趋化因子信号通路还可以促进细胞存活、激活和增殖。

非造血细胞至少表达四种非典型性趋化因子受体,可以与部分趋化因子结合,在不同的细胞环境中充当诱饵或清道夫受体。与常规趋化因子受体不同,非典型趋化因子受体不能激活 G 蛋白信号转导,可参与调节趋化因子驱动的炎症反应。


参考:
趋化因子超家族及其受体,这篇帮你总结全了
细胞因子很重要,可也别忘了同样重要的趋化因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趋化因子Chemokines家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uet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