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芒格的另一句话:追求理性。
这听起来好像更抽象了,要怎么做呢?
纵观芒格的讲话,你会发现,他追求理性,其实主要就是使用三个工具:
一是否定自我。
二是多元思维模型。
三是逆向思考。
首先是否定自己。
无论是多么深信不疑的想法,芒格都会努力找出相反的证据。
他知道,人类天生有一个倾向,就是自我辩护,所以,他会反复推敲自己的想法,甚至专门琢磨怎么否定自己。
他认为,如果不能想清楚怎么证明自己的一个观点是错的,就不算是真正拥有了这个观点。
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就是要不断学习众多学科的知识,来形成一个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
因为在芒格看来,不管是想认识世界,还是研究一家公司,你面对的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如果一个人只用自己专业领域、自己过往经历的视角来研究问题,那很可能就会陷入狭隘,扭曲现实。
就像芒格经常引用的那句谚语:“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所以,最好能涉猎更多的学科,比如物理、历史、哲学、心理学,等等,让多元的智慧融入大脑,这样看问题才能更透彻、全面。
芒格的意思也并不是说,你的专业领域不重要。
他是很强调专业化的。
芒格表达了,他不建议大多数人走他的路,不建议大家花很多时间在广泛涉猎上,因为他的路是特殊的,而专业化是大多数人的出路。
就像,如果你是个肛肠科的大夫,不做好本职工作,整天想着研究叔本华的哲学或者天体物理学,那没人会愿意找你看病。
这就是市场,这就是现实。
芒格建议的是,在走专业化道路的同时,拿出10%—20%的时间,学一些其他学科的重要理论。
我们要先了解,在这个学科里,那些最重要的理论是什么,然后就去抓这些重要的学,而不是面面俱到。
比如说,在生物学领域,芒格非常重视学习进化论。
他认为,在一个行业,乃至整个商业史中,公司的兴亡更替,同样符合生物进化论的规律。
另外,在数学领域,除了复利效应以外,芒格还很推崇排列组合。
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构成它的元素排列组合成的,想看懂一件事,关键就在于,找出这些元素,还有它们排列组合的方式。
他还重视历史中的商业史,统计学中的高斯分布,物理学中的平衡、临界质量,工程学中的断裂点理论,还有误判心理学,等等。
再说逆向思维这件工具。
芒格讲到,二战时,他当了气象兵,负责给空军做天气预报,确认气象条件合不合格,飞行员能不能安全起飞。
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工作呢?
他是反过来思考的。
他问自己:“假如我想让飞行员送命,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
他很快得出了答案。
一是让飞机结冰,这样飞机就会失控;
二是让飞机没法着陆,直到燃油耗尽。
所以,他时刻提醒自己,要首要关注,天气会不会恶劣到让飞机结冰,或者没法着陆,这是两个大忌。
这个做法,帮芒格在“二战”中成了一名更合格的气象兵。
芒格认为,我们应该时常反着想事情,这样起码不会离想要的越来越远。
比如,想帮别人,先想想怎么伤别人;
想得到幸福,先研究人生怎么能变得痛苦;
要研究企业怎么做强做大,先研究企业是怎么衰败的;
还有,多数人更关心怎么在股市投资上成功,而芒格更关心为什么在股市投资上很多人都失败了。
在芒格漫长的一生中,他持续不断地研究收集人类在各个领域当中著名的失败案例,并把那些失败的原因排列成正确决策的检查清单。
他用一句谚语来概括这种思考方法:
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儿了。
另外,他在股东会上还提到了他的朋友彼得·考夫曼的一句话。
考夫曼说:既要知道在高山之巅向下俯视的世界是什么样,也要知道在万丈深渊向上仰望的世界是什么样。
如果不同时具备这两个视角,那么我们的认知一定不符合客观现实,这跟他注重的逆向思维是差不多的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