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山月
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家和万事兴”,那这个和字到底要怎么来理解呢?百度里面关于和字释义如下:
“和”常与“龢”通用,二字本义各有所指,“和”始见于战国金文[2],本义指声音相应和,读hè;“龢”始见于商代甲骨文[3],本义指音乐和谐,后二者在词义引申脉络上有交叉,至于无别。但是用于人名的“龢”不能写作“和”,如清代政治家翁同龢。
“和”由本义和谐,引申到平和、温和、柔和这层意思,读hé。因为和谐,没有争斗,所以把结束战争称为和平、和好。因为“和”有共同一起的意思,所以就有连带的意思。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小的组织,要和。而一个公司,也要和,如果不和,情况会怎么样呢?
家庭就会充满了抱怨争吵,而公司也许就是一个走下坡路的公司,内部各种派系斗争不断的公司。
同样一个国家,要建设和谐社会,希望世界和平,而不是充满战争,显然,和是我们都需要的,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难道和指的就是大家围着组织当中最大的领导,比如家里只能听爸爸或者是妈妈的意见,而其他人不能发出其他的不同意见声音吗?只能服从爸爸或者妈妈就能和了吗?
一个公司只能听最高领导人的,不能有不同的声音吗?所有人都不管对错只服从最高领导就好了吗?
网图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字最早的字形就是吹奏用竹管编成的排笛,造成不同声部的乐音,美妙,协调共振,也就是和。就是人吹动一种称为排笛的古老乐器,这种排笛多数是由粗细长短高低不同的管排列而成。
不同的音管发出不同的音调,吹奏出和谐的曲子,这就是和,不同的音调和。
而一排同样长短的音管,发出的却是一个同样的音调,这种情况下就吹动不出优美的乐曲来,因此和而不同,就是要有不同的音调才能合成音乐。
君子和而不同,把君子比喻成不同的音管,他们的音调不同排在一起,却能吹出音乐的和声。
而小人同而不和,把小人想象成同一种音管,他们只能发出同一个音调,因为他们完全相同,把他们排在一起,只能吹出一个音调,不能合成音乐。
要追求和,并不是说要追求完全相同,相反的是追求不同,是多音管多音调,才能吹奏出和谐的音乐。
把这样一个原则放到国家治理上,就是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尊重人的多样化的表现。
孔子是和派而不是同派,对观点利益和权利进行多样化的保护,这样国家才能持续的繁荣,公司才能永续发展。
孔子把尊重多样性的人当成是君子,把追求单一性的人当成是小人。
一个社会总会面临差异性与统一性,总是会面临多样化与统一体之间的关系。
中国自古就有讲究和的哲学,商朝的开国宰相伊尹,在他还当做厨师的时候,商汤就向他请教烹饪哲学,当时伊尹强调的就是五味要调和,是食材的天然特性释放出来,才能强身健体。
商汤一下子就听出这是一套治国哲学,尊重每个人的特性,释放每个人的特性,这就是自由,但是仅仅有个人的特性还不行,还需要合作,还要有制度来约束。
其实也就是和而不同。
周幽王去和而取同,也就是去除了和的态度,去除了对多元思想的珍惜和宽容,而采用了同等态度要求每一个人都统一到周幽王的思想和意志上来。
实际上多元和谐,才能创生万物,如果单一的相同,世间万物就无法延续。
地球上各种地形,各种植物,各种动物,各种微生物,这是一个多元的相互利用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自动和谐的秩序。
大自然有很多特征,一是地理气候和生物是多样化的,二是这是一个生态系统,是生生不息的,处于持续不断的生长之中的,三是万物顺应一套无形的自然法则。
虽然看不见是谁在指挥着自然界的万物,但是自然界的万物就自动的顺从自然法则在运行。
为什么老子强调无为而治,因为自然界中的总指挥,它是无形无声的,它不拿着任何的指挥棒,而实际上这种造物力量的指挥棒就存在于自然之中,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阳合和而万物生。
造物的力量也是生生不息的,都在体现着和而不同,而历史上周幽王不容其他不同的观点,不容不同利益存在,这种求同的做法,使得周王朝衰败,最终走向灭亡。
孔子强调以礼治国,就像现代演奏交响乐一样,乐曲要和,就要有乐谱,有指挥。
指挥,他也不能乱指挥,所有乐队成员都知道,乐谱是大家共同遵循的标准,共同的权威。
指挥行使乐谱指挥的权利,受制于乐谱,通过各种不同的乐器演奏,最终成了一场和谐的交响乐,这就是和而不同。
孔子口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追求的是和。
君子有自己独立自主的看法,他也尊重和,珍惜他人独立自主的看法,在尊重别人的天性和观点的基础上,寻求合作之道,寻求和谐之道。
而那种强求一种思想,要把自己个人的思想和意志,强加于他人的暴君,那种迎合他人的人,在孔子看来都是小人。
所以真正的和,不是追求同,而是尊重不同,要发展,就要求和,而不是求同。
文/千山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