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三.按逻辑顺序组织思想
1.逻辑不是罗列
很多人说话是没有逻辑的,我以前认识一个老板,他说话的特点是,一开口就说三点。
我就问他:“为什么你讲话的时候,一定要讲三点?”
他说:“只要我每次说今天想讲三点问题’,别人就会觉得我非常有逻辑”。
我说:“这不是逻辑,是罗列”。
这个问题在《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当中也提到了,作者认为,其实许多人是没有逻辑的,他们在说话的时候,喜欢这样说:“某个公司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1、2、3”、“某个公司存在的三个问题,1、2、3”。
好像这么说,让你感觉很有逻辑,但实际上,可能仅仅用一个名词概括一下。
比如“十个步骤”、“五个问题”这样的名词,就是把一些关联性很小的思想排列在了一起,这些思想之间并不存在逻辑关系。
这种罗列似乎已经是一种普遍倾向,咱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读的大多数新媒体的文章,都用罗列来给你讲道理,罗列确实是一个把作者的思想表达得更有秩序的方法。
但是我们不能止步于此,应该进一步思考:每次列出的三点,是不是确实存在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
当你把这个步骤思考明白之后,就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更清晰、明白地呈现给读者。
咱们之前谈过,一个条理清晰的文章,必须能够准确、清晰地表现同一个主题思想下,思想组之间的逻辑关系。
用正确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思想,最后会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这些思想分别处于金字塔结构的不同层次上,但是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被一个统一的主题思想统筹的。这个金字塔中的思想用向上、向下、横向三种方式互相关联。
2.横向逻辑
那么,我们今天要解决的就是横向的逻辑。
横向的逻辑只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演绎推理,一种是归纳推理,这是建立逻辑仅有的两种推理方式,请注意“仅有”这个词。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演绎推理,什么是归纳推理?
实际上,但凡学过逻辑的人,对这两个字已经很了解了。
演绎推理就是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大前提是“所有的人都会死”,小前提是“苏格拉底是一个人”,所以结论是“苏格拉底会死”,这就是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是这样的:我们的结论可能是“波兰即将遭到坦克的进攻”,那原因是什么?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首先我们看到,美军的坦克已经抵达了波兰边境,然后我们看到德军的坦克也抵达了波兰边境,还有俄军的坦克也抵达了波兰边境。
3点最后归纳出一个结论:接下来,波兰可能会遭到坦克的进攻。
归纳推理是可以把你现在的思想提高一个抽象层次,现在讲了3点,这三个点是有共同点的。
我会把这个共同点识别出来,比如德国的坦克到了波兰边境,俄国的坦克到了波兰边境,他们有个共同点,他们的坦克都是针对波兰的战争行为,由此我得出一个推论,波兰可能会遭到坦克的入侵。
另外归纳推理有三种逻辑顺序,是大脑仅有的三种归纳分析活动。
这三种顺序是什么?
第一种是时间顺序,也可以称之为步骤顺序,一般我们会用第一、第二、第三来表达。
一种是结构顺序,也可以称之为空间顺序,可以从空间的维度理解这个顺序,比如,公司分为五个部门;北、上、广。
第三种顺序叫做程度或重要性顺序,比如,我用最重要、次重要的顺序,讲话、写作。
演绎推理就不多说了,我们重点来跟大家介绍一下,归纳推理这三种顺序到底是怎么回事?
3.时间顺序
第一种顺序,时间或步骤顺序。
时间顺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也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种顺序。
我们想要达到一个目标或结果的时候,必然会采取多种行动,把这些行动一个一个都做完,最后才能够取得结果。
这时候,行动本身就构成了一个过程、流程或者系统,它是产生结果的原因的集合。
比如,我必须做1、2、3、4、5、6、7这几个步骤,事情才能够成功,成功是个结果,前面的流程、步骤,是这个结果的原因的集合。
这个过程中做的一组行为,必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对这组行为的概括,就是这组行为取得的最重要目标,或者要达到的一种效果。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最后会导致结果。
在时间顺序上,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区分什么是原因,什么是结果。
你可以想象一下:自己采取了某个行动之后,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然后可以再想一下:做这件事情是为了在时间上先于另外一件事情,还是为了实现另外一件事情。
为了在时间上先于另外一件事情,那么它们就属于同一个层级,如果是为了实现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不同层级。
这么说还是有点抽象,我们来举个例子。
比如,我的目的、结果是跟我姐姐关系修复,那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需要做三个步骤的事情。
第一个步骤,我要跟我的姐姐道歉,因为我们上次闹矛盾了。
第二个步骤,我需要把之前吵架中摔坏的东西,买个新的补偿给她。
第三个步骤,我希望可以跟她一起去谈谈心、出去吃个饭。
这三个步骤实施完毕之后,我想要的结果是跟姐姐关系恢复如初。
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做一件事情是为了在时间上先于另外一件”和“做一件事情是为了实现另外一件”。
我之所以跟姐姐约吃饭,是为了实现一个结果:跟她关系修复,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
我跟姐姐道歉,把摔坏的东西给她修好,这些都是为了在时间上先于另外一件,就是接下来要跟她约出去吃个饭、谈谈心,把我们之间的矛盾去聊一下,它并不是一个结果。
所以你就能够明白“做一件事情是为了在时间上先于另外一件”和“做一件事情是为了实现另外一件”的区别了,时间顺序上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区分原因和结果。
3.结构顺序
第二种顺序,结构顺序。
整体可以被分割为部分,比如刚刚我举的那个例子,一个公司有很多部门,部门最终也可以被合成一个整体。
结构顺序就是,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片、照片想象某一个事物的顺序。
比如,用一个示意图想象你的公司,用地图去想象这个世界,这些都是结构顺序。
你想象的事情必须被合理地分为不同的部分、不同的组,我们想象的世界,必须被分为七个大洲、几个大洋,我们想象的公司必须被合理地分为几个部门、几个组等等,这就是结构顺序。
在使用结构顺序的时候,有个重要原则“MECE原则”,讲金字塔结构的人一定会提到这个原则。
这个原则的第一层意思是,各个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重叠。比如,我把公司分为五个部门,这五个部门之间必须是没有重叠部分、相互独立的。
这个原则第二层意思是,所有部分完全穷尽,且没有遗漏。比如,我把公司分为了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加起来必须是整个公司的全部构成,没有任何遗漏的部分。
公司可以分为研发组,生产组和市场组,这三个组加起来得全部等于公司,不能还有一部分人不知道怎么分类,还有一部分人在外面,是不行的。
这就是做结构顺序的时候,需要注意的MECE原则:各个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重叠,所有部分完全穷尽没有遗漏。
4.程度顺序
第三种顺序,程度顺序。
当你说公司存在三个问题的时候,严格来讲,这种说法不准确,这个公司肯定存在很多问题,这三个问题可能比其他问题更值得探讨,你从很多问题中把它们挑出来了。
问题之间肯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列在某一个特定种类之下,区别在于,每个问题具有的共同特性的程度不一样。
比如,我们公司存在最重要的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在重要性上是有共同特性的,但是它们三个的重要程度不一样,可以从最重要到次重要排序,还可以有一些其他共性的排序。
因为这个问题比较抽象,所以你要拼命地理解,当你要说三点的时候,这三点之间有特性,在特性上,这三个问题的程度又不一样,所以要对它们进行排序,这就是程度顺序。
时间顺序也叫步骤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也可以被称为比较顺序,这三个顺序属于归纳推理,是大脑仅有的三个归纳分析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