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孩子,小时候摔倒了哭,如果他边哭边无理取闹,家长要不要离开呢?
还是那句话,根据孩子的性格来说。
有的孩子父母一离开,孩子就不哭了,立刻很乖。
我小时候一哭,我妈就说一句话:“男子汉,流血、流汗、不流泪,是男子汉自己站起来,不是男子汉,妈妈把你扶起来,你是不是男子汉?”我直接说:“我是男子汉。”就不哭了。
有时候,妈妈再说也不管用,妈妈就直接走,我哭了三秒钟,没人了,于是感觉自己哭没意思,赶紧爬起来,拍拍土跟着妈妈走了。
我是这种性格的,这招好使,但是,有的孩子,你越走远他越哭,哭得更厉害,有没有?
所以,父母的安抚、拥抱、抚摸、关怀很重要。
一、注重与孩子的沟通
孩子在家里给父母说句话,永远记住,当孩子给你表达思想,表达他的语言,当他跟你沟通的时候,就是你们俩建立“链接”的时候。
如果在这个时候你在看电视,你在玩手机,孩子说:“妈妈,妈妈”
“啊,干啥?什么事?”
“妈妈,我作业写完了。”
“啊,作业写完啦?那你玩会儿去吧。妈妈在忙着呢,你去玩会儿去吧,你想玩啥玩啥,你想看电视自己去打开,一会儿睡觉去,好不好?妈妈一会儿陪你睡觉啊,真乖。”
各位,这叫什么沟通?这叫无效沟通。
你平时有没有用这种方式跟孩子沟通?
有人说:“老师,好像我过去都是这样的。”什么叫孩子有诉求?
“妈妈,我写完作业了。”他在表达什么?他在表达,我需要得到你的回应,我需要得到你的鼓励,我需要得到你的认同,我需要你给我一个明确的指令,接下来我该做什么,你要清楚地判断出来,“我写完作业了”这句话的真实的,背后的,核心的动机和他接下来想做什么,对吧?
二、注重肢体的语言
也叫肢体的动作,什么意思呢?就比如说,孩子离开妈妈就哭。
他正吃一个东西,你把东西给他拿走了,他就哭。
你把玩具给拿走了,他又哭,他冷了哭,热了哭,饿了哭,拉了还哭,他这个时候为什么哭?
他就是要寻求安全感,这个时候父母要第一时间出现,要去拍拍他的小脸,拍拍他的小肩膀,抚摸一下,这都属于有安全感的人。
三、高质量的陪伴
送孩子上学,孩子下了车以后:“妈妈,拜拜。”
妈妈怎么说?“注意点路,听老师的话,加油好好学啊。”
你看,全是对孩子进行要求,对吧?
其实,你什么都不用说,你就给孩子拥抱一下,说:“宝贝,祝你在学校有一个美好的一天。”就完事了。
回到家就问孩子:“有没有听话呀?有没有听老师的话呀?作业完成了没有?”
你看,全是在监管。
你家孩子哭闹、撒泼、打滚的时候,你是怎么引导孩子的呢?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分享,如果你喜欢,欢迎把它分享给身边的人。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内容来源王琨老师,如有侵权请联系
作者简介:修见君,一个爱读书,善观察、勤思考的分享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