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八月哥
原创首发 | 教培江湖
公元2019年,在线教育已经发展了5年,知识付费6年,整个中国的教培市场近30年。在二线城市郑州,这个拥有千万人口的城市里,教培发展到什么阶段了?
人才的匹配,机构的管理、新媒体的运营又处在什么层面呢,笔者根据本人的亲身经历,为你揭开郑州教培的盖头,看看它究竟是何模样。
01
幼教
首先,我们来看一家做感统培训的机构,属于教培行业的早教领域。这个领域近些年也算热门,尤其随着宽松的生育政策和年轻父母的教育理念觉醒,早教市场增长迅猛。
郑州这家机构开设于2011年,不仅开设了线下培训,还录制了网络视频,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工具在线售卖,运营理念并不落后。搭建了企业公众号和专家个人的公众号,将创始人打造为感统领域专家IP形象。
个人看了下视频,属于比较粗陋的拍摄条件,没有后期动画之类,简单的录制合成。
企业公众号以包装企业为主,属于企业自嗨型,比如过年放假了就发了一个放假通知自己看,阅读量几十。
专家IP号会针对感统领域发表文章,有些涉及感统知识的文章阅读量都在四位数,比较可观,加上公众号菜单也有设计维护,小程序嵌入、社群、测评工具等,使用方便,用于引流,应该还是有效果的。
只可惜,在文章推送方面,明显有些受“领导”影响,开始推送领导致辞、员工表彰等,甚至开始直接放招生广告。俨然把专家号当成了新的企业宣传阵地和招生工具。这就明显违背了该号最初的定位,陷入了营销号的泥潭中。阅读量迅速下滑,相信这么一折腾,取关的也不会少。
在比拼内容、加固专家形象的时候,突然开始广告化、营销化,只能说机构为了业绩开始露出了“本来面目”。
据说该机构每天晨会,如同军训,创始人(即专家本人)亲自培训,将一大帮女员工如士兵般训练“左转右转前后转”,然后大呼企业口号,互相整理衣冠加油打气,将保险行业给业务员打鸡血的那套全部照搬过来。
当一堆身着统一大红服装的早教培训老师,整齐划一又训练有素的喊着口号,励志要改变中国教育的时候,突然就觉得特别的魔幻现实主义,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帮天天被老板(专家)亲自培训出来的“听话”员工(老师)能够拥有开放的思想、有趣的灵魂去教导天真烂漫的孩子。
这里,并非贬低“军训”的作用,在适当时期通过团建来提高团队凝聚力是必要的管理方式,但是将“军训”“晨会”“喊口号”日常化,对本身教育技能的提升不仅没有帮助,反而只能加深生硬的“员工洗脑”文化,将教育者“训练”成为没有头脑的执行机器。
随手搜索一下郑州的早教领域,感统训练的机构并不多,公众号大部分处在新媒体1.0以“自我”为中心的品牌宣传阶段,估计要向“用户”转移,还有一段路要走。
02
新媒体
再看大一点年龄段的,K12领域的课外培训,这个领域相比早教,竞争更为激烈,发展也较为成熟。尤其新东方、好未来等国内巨头在郑州也几乎随处可见,和当地品牌形成对抗。
好未来拥有家长邦郑州站,做的相对较好,比较全面,同时搭建了围绕郑州教育的新媒体矩阵,比如郑州幼升小、郑州小升初等,也是各有自己的粉丝群体,但阅读量目测有限,还没形成爆款或百万大号。
其他品牌的企业号基本停留在品牌传播、市场宣传层面,或者是包装创始人、报道各类活动会议等,尤其较小的品牌,甚至是老牌的培训品牌,依然是把公众号当成企业的媒体平台,这也使得郑州的K12领域新媒体整体调性不高。
相反非培训类的公司却开设了相当多的教育自媒体,比如:郑州妈妈邦、郑州家长范、郑州牛娃、郑州升学说、郑州亲子圈、郑州升学圈等等,大概也是看中了郑州大量的受教育人群。这些号大多成立在2015年前后,目前除了妈妈邦做到了30万+粉丝以上,还在坚持的所剩无几。
还有一个当地教培机构做的号比较好,叫:郑州牛家长,和宁波牛娃类似,定位不错,文章调性也没有跑偏,值得关注。
另外在郑州还有一家新媒体大号叫“小小包妈妈”,粉丝应该在几百万,有完善的电商模式,A轮融资,他们的运营在全国都知名,个人觉得所有教培领域的新媒体运营都应该学习下。
03
人情
中国是人情社会,在郑州这片教培江湖里,也必然充满了各类关系网络。就连一些小众的培训领域,都充满了外行人永远不懂的规则。
比如一家像是空壳公司的旅行学校,空荡荡的办公室,仅有一个前台,老板懵懵懂懂,竟然可以每年组团N个。原来每个学年,当地上级部门给学生补助每人500元研学费用,这是必须花掉的钱,但是如何花,就是学校的安排了,这里就给了研学机构机会。
很多研学旅行的机构都在做,但是谁能够从官方途径获得更多的渠道资源,那么生源就不成问题,如果纯靠市场去招学生,恐怕,生存的空间非常之小。
比如还有家做驾照考培的在线教育公司,主要营收是第三方服务费和报名返点构成。他们主要是通过APP吸引用户,然后提供生源给驾校获得返点,再加上和考场合作提供软件系统支持,给一些驾校提供报名系统支持,收取一定服务费。
这里面,如果没有驾校和考场的渠道,这家在线教育公司几乎是没有盈利模式的,基本不可能养活技术团队和线上运营的费用。
04
前几年,教培业比较火的大脑潜能开发,尤其在一线城市,号称“七天课本倒背如流”等特异功能般的培训课程如火如荼。如今,在北上广这类机构已经淡出市场,没想到在二线城市的郑州内陆,开得红红火火。
有时候,就像我们无法想象为什么乡镇会有“帅师傅“方便面一样,在互联网 已经高度发达的当下,很多教培的”骗局“仍然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在二三四线城市猖獗。
有家机构是在无锡做潜能开发,一度在全国有100多家加盟校,后来由于服务跟不上,教学效果较差,品牌受损严重,几乎难以维持,后来索性关掉学校,重新来到郑州,起了新名字,新瓶装旧酒,照样开得风生水起。
不过,这家机构的公众号也是自嗨式,一个过年放假通知阅读量总共4个,包括我的一次点击。
05
当然,还有更夸张的”空手套白狼“的方式。
比如,有家去年刚成立不久的文化传播公司,估计是拿到了某电视台的项目,便整合出来一套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赚钱模型来。曾经我们说某大v靠PPT融资,在郑州,这类公司其实也不少。
这家公司希望通过电视台节目的品牌,将培训机构、家长、商家冠名和专家明星整合起来,通过上电视节目的噱头和专家明星的金子招牌,吸引B端用户加盟(赚加盟费5~20万)、吸引商家冠名承办(赚冠名费,100万起),吸引C端家长报名(赚培训费七八千起)。
就这样一个连固定办公室还没有租到的空壳公司,连教学体系、加盟体系、大赛承办流程都没有的公司,竟然想着赚几方面的钱,还要打造一套线上小程序,和樊登读书会一样吸纳百万人群,交费365元的会员费。
OMG,看在创始人从没做过教育的份上,我无话可说。如果教培这么好做,哥们早发财了。
06
最后,我们来看看某全国知名的教培机构,他们靠外语培训起家,出国留学是主打。因为本身自己对出国没需求,便以面试者的身份走近这家机构。
前台只有一位美女姐姐,估计较忙,也没带简历,便给了张表,自己填,随便填了后,并没有特别详细,个别地方空着,然后递回去,也没看,便说,那边沙发请稍等。
过了七八分钟,晃悠悠走过来一个高个子帅哥,看样子是面试官了,面无表情的说,是你面试吗,跟我来。于是进了里间,开始了十几分钟的面试。
整个过程,该面试官言谈冷漠,态度傲慢,估计当老大太久,还没学会谦虚。我一直在想,如果是面对客户,他如果还是这个嘴脸,估计客户都跑竞争对手那里去了。可是,明显,员工才是管理者最应该服务好的客户,更何况的是上门应聘的人才。
面试官一直在单方面提出问题,全程不反馈观点,对于问话好似没有听到,又或者对业务不熟,无法回答,谈到新媒体现状,出国这块的公众号怎么运营,几乎没有表情。
这也就算了,直到后面提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比如你觉得设计师背业绩指标合适吗?设计师岗位绩效如何设置?拜托,我面试的是新媒体,怎么问到设计师去了?也是醉了。估计是运营总监太忙,来了一个设计总监?
好不容易弱弱问了一句,咱们这里的新媒体方向是什么?对方回答:你来定什么方向就是什么方向。good!好一个放纵不羁的单位。
整个面试过程,给人感觉就像进了官方单位,面试官像大爷似的,小心伺候着。
后来竟收到该公司的复试通知,还发了5个复试题目,其中一个问到:没有任何资金支持,你要通过新媒体如何实现业绩?
呵呵。拜拜了您內!
总结
不得不承认,郑州是一个还在发展中的城市,当教培业在一线城市的竞争已经集中在流量和内容的时候,这里还在忽悠和套路中野蛮生长着,顶尖人才的外流,管理水平的粗放,老大哥的傲慢,新媒体的功利,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这个城市的教培江湖。
只希望更多的优秀人才能够回流,更多的教培从业者能够从根本上看到差距,提升自我,才能在未来巨头下沉市场的时候,在政策不断压缩生存空间的时候,淡定的面对,坦然的接受。
唯有如此,才能看得到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