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经人介绍,找来了《思考是一门艺术》一书,妄图敲开自己的思维之门,找一找不足,让自己的脑部再开发开发。
首先说一说目前的读后感,个人感觉此书还是挺适合一些想要获取沟通和演讲以及拓宽视野之类技巧的人群的,当然,我水平有限,给的建议中不中肯还得各位看官自己评判。
再说一说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吧。我是一个性格可以说是“中向”的人,也就是说,介于内向和外向之间,以前我一直自认为与人的交际能力尚可,沟通能力也还行,但不知道身边的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和我类似的问题,就是明明嘴皮挺利索,但在沟通过程中却往往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举个例子,我同学去面试,HR看到他专业就没了下文,我告诉他他应该尝试着推销自己,突出自己的优势所在,可他说他觉得推销了也没什么用,我们这专业目前就业就这样,就那几个企业要我们,事实上他所说的确实不差,我也的确说出了我希望他能自我推销的想法,然而,我却没能说服他,在那一瞬间,我再次意识到自己的语言过于轻飘,竟没有丝毫说服力,于是我疯狂的翻阅着《思考是一门艺术》,终于,我找到了一些想要的东西。
时间再往后,我逐步深入了演讲和沟通所需要的技巧领域,也渐渐撕开了以前的自我欺骗,更多的窥测到那实则千疮百孔的思维一面。我很不满足,我想,不论是日常交际还是演讲,都不能独立于思维存在,于是乎,我研究起了思维是什么,以及如何独立思考。
还好,虽然我才刚开始学习,但我终归是理解到了一些此前不曾想到的东西。书上说,很多时候你以为你在思考,其实不一定,因为大多数人都不会带着批判主义去审视自己的这份“思考”,它客观吗?有迹可循吗?它也许只是你的一种从众心理,让你妄图把和周围人合群的认知混淆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它也有可能是你的定向认识,所谓定向认识,就是概括化的一种极致体现,人们往往把以前自己经验里的事物进行概括,然后潜意识里为它下一个定论,当再次发生此类事件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潜意识定论的直接抽取,殊不知时代在变化,也许旧的那一套已然不能流通;它还可能是一种自我欺骗,麻痹你思考的神经,让你试图在客观世界里瞒天过海。
所以,我们需要保证思考的客观性,从而保证思考的真实性。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思维,它排除了那些从众的心理吗?是否有证据或者事例能证明它的可行性?当我们能做到以上这些的时候,我们才是真正的在思考,书上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我们需要独立思考,而不去考虑到底有多少人支持它。
本人写作较少,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望海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