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网络上各种鸡汤铺天盖地。
有的是让你拼了命得去读书刷题考高分。
喊出诸如累死你一人,幸福你全家这样的口号。
高考最后两月提分200不是梦。
也有什么20岁月入几十万,努力一把你一定也可以!
附上人家拼命努力最终成功的例子。
这些鸡汤在你看到的那一瞬间一定能让你血脉喷张。
但在你试着努力一段时间后,等待你的是无限的焦虑。
你开始迷茫不知所措,似乎大家都在拼了命努力而只有你,在打着酱油。
大家最后都屌丝逆袭成功了,而只有你,在屌丝的路上远走越远。
我也曾有过这样的迷糊,为什么我是那样的平庸,为什么人家的二十岁拼搏那样地精彩。
最后经过我一番冷静的思考,我发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
有一大批人在故意贩卖着焦虑。
是的,网上铺天盖地而来的鸡汤其实有很多最终并没有帮到你,反而给你徒增了许许多多的焦虑。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在贩卖焦虑?
我们都知道:任何东西的兴起都是因为有市场需求。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笑了,简直一派胡言,谁会对焦虑有需求。
那答案可能会刷新你的三观:在座的各位。
我们有需求的其实不是焦虑本身,而是我们对那些拼了命努力最后功成名就或者屌丝逆袭等情节颇为追捧。
我们看了这些东西以后总觉得自己又行了了,对自己有幸能及时得看到这样的文章表示庆幸,亦或是可惜没能早点看到。
跟你看了一会游戏主播秀操作,你就会又觉得你行了一个道理。
由于我们对这类文章的喜欢,免不了对这类文章的大力赞赏,极力地追捧作者。
那作者可跟你一样觉得自己又行了,就越加得喜欢写这些东西。
这些东西无非就是一个很死板的套路。
一个开始平平庸庸更甚至有被人看不起的一个差生,因为某种境遇(喜欢的女孩子、老师同学的冷嘲热讽、家庭是变故、回忆一下儿时的梦想)忽然开始发奋图强。
最终一日看尽长安花。
还有什么早早辍学,经历一番挫折。惨淡经营,最终成为了人生赢家。
是不是看了很舒服。
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还是处在平庸之中,看到小人物的逆袭故事习惯性的将他前期的遭遇与自己目前的处境对应起来。
觉得自己只是暂时的平庸。拼命地努力一番之后可以大有作为。
如果只是看到这里你似乎会觉得这鸡汤可以多来两碗啊。
我至今还记得高中学校每年都会请励志师来开大型讲座(学生党都深有体会),在讲完几个听起来很真的故事后。
每次会让有想法的同学们上去呐喊一番。
那场面可不得了,那主席台都站不下,一群接一群地往上涌。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打群架。
歇斯底里地喊:我要考清华!我一定要考清华!
这时候励志师还问他是一定要考还是死也要考。
他哽咽地喊着死也要考!!!
虽然我现在只能考三百多分!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一定可以!!!
开玩笑,别说我们学校,就是我们那个小县城,从太太太太太爷爷辈至今都没出一个清华,好端端的将要考上一群清华。
我并非是嘲笑那些同学,我十分感同深受。
励志师可是靠这个吃饭的,能不让你血脉喷张吗?
我曾经也被说得热泪盈眶过,满身热血地想要上去昭告天下我要考清华。(记得那还是在小学,火山老师了解一下,后来听多了渐渐麻木)
在经过几次的血脉喷张后我便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灌下去的这些鸡汤到底带给了我什么?
是一时的血脉喷张?
还是长久的焦虑?
开始努力之后我们都会慢慢发现,现实跟故事差着可多着呢。
那我们会必然会开始迷糊,会自责,会陷入焦虑。
只要你没思考明白,你就会一直焦虑下去。
是不是我不太行?那故事里一个个这样做都成功了,我又(我为什么说又??)在这里打酱油。
那故事里20岁的赢家已经赚得人生第n桶金了,我还在学校里靠着生活费度日。我他妈就是个废人。
我想看到这里你也明白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可能比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差距还大。
许多贩卖焦虑的作者就是利用了我们天性所希望看到的逆袭就吸引了我们很多注意力,让你在短时间血脉喷张,转而进入无限的焦虑。
话说回来,凡事都没有那么绝对,有些作者是真的想与你分享一些上升的路径,能提高自己的方法。
那我们怎么区分二者呢?
简单,看看文中有没有实实在在的干货
一味地在那里讲故事,一味地激励你的,都是些最终能腐蚀你的毒鸡汤。
真正的有益于你的鸡汤,是在激励你之余,告诉你切实可行的方法,能有一个明确的可执行的方案,你可以依据此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达成计划的。
所以,从今往后,我们告别毒鸡汤,减少不必要的焦虑,世上从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
任何成功的取得,都是有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
杨绛在回答青年们的焦虑问题的时候说到:你会焦虑是你想的太多,书看得太少。
所以我们不要去想着那些贩卖焦虑的人说些什么,而是沉下来看书,默默提高自己。
你的境遇并不糟糕,哪有那么多人生赢家,完成好摆在你面前的任务。
有余力的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提高自己的的方案。
最后:
愿你我都有前程可奔赴,有岁月可回首。
悄悄改变,然后惊艳所有人
关注芸泠,一起来蜕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