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一篇文章讲到不同阶层教育孩子的方式。
不确定的时代,对于教育的普遍焦虑,成为现代父母非常确定的事儿。
最近几年,很多父母对教育方式和理念的热议,也成为了很多父母心中的焦虑。从育儿园、小升初、中高考,到学区房、辅导班、特长班,这种无缝衔接式的焦虑也带来了一步步一步步的担忧。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不了好的幼儿园,就上不了好的小学,上不了好的小学就上部了好的中学,然后就考不上好的大学,找不到好的工作,甚至一生都被毁掉了。
仔细想想,这种担忧虽然是出自于对孩子无限的爱,但是在逻辑上是有错误的。
其实,真正影响孩子未来成就发展的关键,实际上是不同家庭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养育的环境
家庭对于孩子教育的投资行为,并不仅仅是父母给孩子花了多少钱(物质环境),还包括了养育孩子过程当中所投入的时间、精力和爱(心理环境)。
丰富的养育环境,并不等同于优越的物质环境,而是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与互动。
第二: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对孩子品格养成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异
研究发现,美国中下阶层和贫困阶层的父母往往更信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而忽略了比较细致入围的孩子内在品格的培养,而中上阶层和精英阶层的父母,往往更重视培养孩子的内在品格,比如说发现很多出身精英阶层的孩子在7岁左右就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方向,表现出如:坚毅,自控力,抗挫力,独立性,思考力,乐观,好奇心这样的“成功品格”。
第三:家庭的教育
其实,单纯依靠学校教育来打破或改变阶层固化是不现实的,父母们应该更重视家庭的教育,换句话说,就是父母要清楚教育孩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养方式,有的是“协作培养”方式,有的是“自然生长”方式,这两种家庭教育方式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但是重要的是父母需要思考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局限性,有意识地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这样孩子在未来发展成就中更具有脱离阶层固化的自主性。
不论教育专家怎么说,培训机构怎么说,或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都不如我们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因地制宜的选择和解决方案。你可能无法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环境、社会资源,但是你给孩子足够的陪伴,绝不敷衍,给他足够的指引,绝不推卸,该推孩子往前走一步的时候,有多大劲儿使多大劲儿,这就是给孩子一种最好的教育。
关键是给孩子建立起非常强的安全感和与父母之间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系,这是他一生安全的港湾。我们中国人一直讲究“因材施教”,就是希望能够发掘出每个孩子身上的不同优势,“因材施教”中的这个“材”就是综合衡量孩子的兴趣爱好,时间精力以及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处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孩子的发展计划。
希望我们的孩子都有好的品格,拥有感知幸福和快乐的能力,也有认识这个世界,发展自己的才华,创造价值的渴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