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了凡四训》第三篇P172-184

《了凡四训》第三篇P172-184

作者: woaikeke | 来源:发表于2021-01-02 23:59 被阅读0次

    【行善的分类】

    第三篇前面部分讲述了不同的行善的故事,从本节开始对行善开始分类阐释。

    了凡先生认为善行是有分类的:有真的,有假的;有端正的,有扭曲的;有阴德,有阳善;有正确的,有错误的;有偏善,有正善;有半善,有满善;有大善,有小善;有困难的行善,有简单的行善。

    如果没有经过认真地分析和推理,就去做那些自己所认为的善事,那有时候做出的就不是善行而是恶行了。

    所以,人们做善事的时候,要全面地分析自己的所做作为。只有通过各个方面的深入调查,才能最终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行善。

    *感*:行善,不是仅有善意就够了;行善,是个技术活。

    【真善与假善】

    几个读书人向中峰和尚讨教善恶报应、因果报应的问题。

    读书人否定因果的证据是因为周围的人“行善不得福,作恶不遭殃”,

    而中峰和尚代表的佛教,用三世因果回答了这个问题,“预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预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看不到善恶的结果,只是时候未到,此生看不到,来生定能看到。

    古人听到这番说法,可能无从质疑。可我们是现代人,万维钢老师告诉我们,“不能证伪的观点”不值得认真对待。

    不过,如果善恶没有对等的回报,善恶就不用区分了吗?

    我想我们还是会趋善避恶的,所以还是很有必要区分善恶。

    “善和恶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因为行善或者是作恶而形成的结果。”

    【善恶划分的标准】

    真善和假善(作恶)的真正标准:

    1.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

    2.根心者真,袭迹者假。

    3.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

    要想以后在行善的过程中不至于因为自己考虑不够而导致善行变成恶行的话,那就需要自己多加努力,仔细地去分辨到底怎么样才算是真正的行善、什么时候会让好心行善变成恶行了。

    【谨愿之士和狂狷之士】

    “谨愿之士”就是指那些谨慎老实的人,说白了就是那些没有道德原则的老好人。这种人基本上都没有自己所坚持的原则和立场,分不清善恶。

    “狂狷之士”,就是指那些志存高远、有思想、有主见、能坚持自己的看法和原则的人。

    “谨愿之士”看着善良,其实是因为他们有着巨大的欺骗性,如果他们的善良导致人们争相效仿的话,那到时候犯错的人就多了,罪过就大了。

    谨愿之士是普通人喜欢且当作善人的,狂狷之士是古代圣贤推崇。

    【端正之善与扭曲之善】

    “端正之善”的三种情况:

    纯粹抱着一颗济世救人之心,纯粹是热爱世人的心,纯粹是敬畏世人的心。此谓之三端。

    “扭曲之善”的三种情况:

    一旦有一点迎合世俗的心理;哪怕有丝毫愤世嫉俗的心理;哪怕有一丝玩世不恭的心理。此谓之三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凡四训》第三篇P172-18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oy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