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受疫情的影响,一直待在家里的你还好吗?
最近公众号收到一位读者的留言,她说:
“2020年开始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新年flag 一张白纸几乎都被我的flag填满。
但因为疫情的原因,自己一直待在家里,两个多月的时间,貌似是疫情把自己的计划都打乱了。
但当我闲来无事刷qq空间的时候,我发现去年自己立下的许多flag从未实现。就像去餐厅点菜一样,也从来不会尝试点一些自己没有吃过的菜。总感觉好像年纪越大,越不愿意去尝试接受新的东西。
与其说是每次都中途放弃,不如说是我自己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愿意尝试接受新的东西。”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会习惯性的选择自己擅长的,喜欢的,容易做到的事情去做,但其实适时做一些改变也许你离成功就会更近一步。
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就好比一个战场,当你永远都在给你自己设定的舒适圈中生存,你就已经不战而败了。
不知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大学时期老师会随机点人上台演讲,而当点到你时,你什么都没有准备,头脑一片空白,甚至在想到在讲台上面对老师和同学们哑口无言时,你会过度紧张从而压力更大,更是讲不出来。
在工作的时候,你的领导想安排你一个工作任务,但你每次都以你不会为借口而推脱,导致自己只能做最简单最底层的东西,但你又非常不满于现在这份“打杂”的工作。
其实你可以在每次上课之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断积累素材,提高自己的即兴表达能力,在大学打好底基,让自己以后在工作中也可以受益。
你也可以在工作的时候不断地去尝试一些新鲜的东西,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而不是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
每个人总有自己习惯待的位置、习惯扮演的角色、习惯做的事,也就是我们的舒适区。
一旦某些事有悖于这些习惯,我们就会陷入恐慌,不敢下决心走出去,因此很难突破舒适区。
其实,所有的问题来源,都是由于我们过于依赖舒适区。
我们会过于习惯舒适区,并把自己局限在这个区域内。停留在某个特定的状态中,“舒适”固然是舒适,但是带来的会是思想上的懒惰,行动上的停滞,作风上的懈怠。
柴静在《看见》里说:“每个轻松的笑容背后,都是一个曾经咬紧牙关的灵魂。”
如果你不想你的人生有遗憾,那么就改变自己,突破自己,而改变的最佳的时机是现在,最佳方式是去做。跨出一步,你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双腿截肢的残疾运动员艾米·珀迪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到:
逆境只会带来两种结果,一是将我们困在原地,二是迫使我们充满创造力。
面对逆境,你可以选择困在原地,也可以选择突破逆境。
舒适区也一样,是否突破它,都是自己的选择。
但可以肯定的是,你不走出舒适区,就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还拥有着多大的潜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