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蒙土豆
我们整天庸庸碌碌、费尽心思地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好让它们符合我们的期望,难怪会如此疲倦而且气馁。殊不知我们需要管理和改变的是我们的期望,这比和外在的人、事、物较劲儿来得容易多了。
在《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的书中,看到这句话,感受颇深。在家庭教育的环境,很多家长为了“教育”事业,轻则身心疲惫,重则卧床不起,这仿佛成了个千古绝唱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难”字,其实并不然。
在家庭教育这一范畴,很多时候,孩子被视为父母的私人财产,都在忙于竭尽所能地培养孩子,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把自己挣到的金钱,把自己的期望和渴望,把这一切都压在了自己孩子身上,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
当良好的意图和令人失望的结果形成巨大反差时,一旦孩子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要求,往往我们都在孩子身上找原因。成绩差了,就去请家教、找补习;思想不正就立规矩、讲方圆;行为不当了就谈管理、抓控制……挖空心思去改变孩子,却往往适得其反,不但孩子没变好,反而更加离经叛道,家长因此常常感觉疲倦而且气馁。
假如父母和孩子永远站在敌对的两岸,孩子会觉得父母是疏离的,甚至觉得父母就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痛苦的来源,何来谈教育?
如果真的希望孩子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其费尽心思地去改变孩子,好让他符合我们的期望,倒不如投资我们自己。
俗语有云: 身教大于言传。只有我们变得优秀了,孩子才能有更好的学习和模仿对象。投资和培养的最优顺序应该是先父母,再孩子!谦卑放下自己的挣扎,我们内在自然而然会升起力量,让我们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不是会生孩子就会做父母,在当代,做个好家长必须要学习,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
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和谐的有用的人,这是每位父母都有能力送给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是生命中最美的馈赠。
期待从此刻起,我们可以真正地行动起来,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作者简介】我是蒙土豆,土生土长在阳光明媚的广东。喜欢美食,摄影,绘画,运动,写作……身边有一群好朋友,我们肩并肩,手牵手,一直往前走!
齐悦梦想社群一营二班第41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