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祭祀炎帝典礼
朱玉林
举办祭祀炎帝典礼,是一项传统的文化活动。宝鸡为炎帝故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5000年前的上古时期,以炎帝神农氏为首领的姜姓部落就生活在这里。炎帝陵,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神龙镇境内的常羊山之上,为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场所。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炎帝生于蒙峪(宝鸡市渭滨区蒙峪沟),长于姜水(宝鸡市区南,现在的清姜河),沐浴九龙泉(位于现在的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浴泉村),殂于天台山 (宝鸡市区南,现在的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今年清明之前,这里举办了由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祭祀炎帝典礼,各界群众三千余人参加。大家缅怀人文始祖炎帝丰功伟绩,怀着至诚至敬之心,拜祭怀念中华民族伟大人文始祖炎帝。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陕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陕西宝鸡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也是宝鸡是炎帝故里的有力佐证。先祖炎帝为人类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人类生存之道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今天我们怀着虔诚和敬仰的心情祭拜先祖炎帝,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做有道德的中国人。
历史上,秦灵公三年(公元前422年),秦人在吴山设上、下田寺(左田右寺,下同),分别祭祀炎帝、黄帝,开创了我国官方祭祀炎帝的先例。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帮自称“赤帝之子”,设“田寺”,祭祀“五帝”,宝鸡市陈仓区县功镇的北宫庙原名皇家驿站,是唐、宋、元、明、清历代帝王亲临或派遣钦差大臣祭祀吴山往返食宿的驿站。延至唐代,今神农镇浴泉村民开始建庙祭祀,到了清代乾隆三十年,重修神农庙。(《重修凤翔府志·卷三》载:“神农庙:一在县东郊,一在县南九龙泉上”),今留《重修神农庙九龙泉碑记》残碑一通。
此庙重建后,于民国二十年前后和建国前又修缮过两次。于此同时存在的还有今金台区神武路神农庙一座,亦名“先农祠”、“先农坛”。清乾隆二十九年《重修宝鸡县志·建制》载:“每年部颁日期,前期致斋三日。主祭官俱穿朝服,齐集坛所”,举行“祭礼”。
上世纪80年代始,随着改革开放,祭祀炎帝活动开始在民间兴起。经宝鸡市政府组织专家学者论证,上世纪90年代初,在原河滨公园(现“炎帝园”)易地重修了炎帝祠;渭滨区神农镇与宝鸡桥梁工厂联合在常羊山重修了炎帝陵。
自此,从1993开始每年的清明节、炎帝忌日,分别由宝鸡市政府和渭滨区政府在炎帝祠、炎帝陵举行规模宏大的祭祀典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