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明茨伯格vs稻盛和夫,我们到底是该先想还是先做?

明茨伯格vs稻盛和夫,我们到底是该先想还是先做?

作者: whofakes | 来源:发表于2020-07-18 00:09 被阅读0次

    笔者最近在看采铜的《精进》和世界著名实业家、企业家稻盛和夫的《活法》,偶然之间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两书在关于创业上“截然不同”的思想。

    首先来说说采铜的书,采铜在关于创业的一节内容中写了下面这段话,“著名管理学家明茨伯格在研究企业战略时曾提出一个“匠构战略”的观点,他认为企业总是预先就制定一个完美的战略,然后严格遵照其执行的想法是很不现实的,企业更应该一边行动一边形成和修正战略。这就像是一个制陶工匠所做的,在陶瓷的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瞬间陶器的胚子都在变化着,这时工匠需要敏锐地觉察到它是怎么变化的,然后适时调整策略和构思。明茨伯格认为,这才是形成企业战略的正确方法。”这是采铜在《精进》中写的例子,用来论证他的一个观点“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准备好”。采铜想用这个例子告诉读者:“我们永远都无法做好“完全”的准备。总有我们还未估计的问题,总有我们能力上的短板,总有我们未搜罗完全的信息,可因此我们就要一直准备下去吗?当然不是,只有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东西,你的思路才会更清晰,才能得以切实地锻炼,视野才更加开阔。”总之,运用明茨伯格的“匠构战略”的观点,我们不论干什么,即使不是关于企业创新的,都不应该只停留在想的阶段,因为光靠想是无法达到目的的,也不可能想出一个完美的计划并无失误地执行。我们应该先往前走一步,准备阶段无尽头,立刻开始做才能接近目标,达成目标。

    接下来我来说说稻盛和夫老师的《活法》,这本书自从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售卖后,销量就一直很好,我相信很多人也看过这本书,姑且不谈这本书如何,鸡汤也好,干货也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相信大家对这个人也有一定的了解,他的一生可以用传奇来形容,“27岁创立京瓷,做到500强。52岁创立KDDI,做到500强。患癌后退休,遁入佛门。2010年,日本首相请他出山救助破产的日本航空,他答应了。那一年他78岁,一年后,日航扭亏为盈,利润是对手全日空的三倍。”他的一生,做了三个不同的行业,但他都是如此成功。这样一个人,收获如此多的成就,不能说全是运气吧,所以,老师的成功,一定有他的道理。

    老师在他的一本书中的某一章:以“高目标”为动力: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中有两个小标题,第一个是:不断树立“高目标”,第二个是:首先“必须得想”。这就可以大致概括老师创业的思路了,就是要“敢想”。《活法》中老师对于这个问题是这么说的:“如果你的内心不予呼唤,方法也不会来,成功也不会来。因此,首先得具备强烈而切实的愿望,这一点最重要。这种愿望成为起点,最终定能实现。一个人的人生,和他内心描画的蓝图一样。愿望就是种子,为了在人生这个庭院里扎根、长茎、开花、结果,种子是一切的开始,是最重要的因素。”,“愿望强烈的程度,促使你睡也想、醒也想,一天24小时不断地思考,透彻地思考。从头顶到脚底,全身充满了这种愿望,如果从身上某处切开,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这种愿望,聚精会神地、一心一意地、强烈而透彻地进行思考,这就是事业成功的原动力。”老师对于两个能力和努力程度机会相同的人,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了,他们的区别,人们可能会认为是因为运气、因为命运,但老师认为,原因在于他们所持的愿望在高度、深度、热度、大小程度上的差异。老师还说到,“在企业经营里,特别是要开展新视野,要开发新产品时,用头脑思考一下,多数人的判断是“这很难啊,不打可能成功”。如果一味顺从这种“常识性”的判断,那么“可能”也会变成“不可能”。如果真的想要做成一件事情,不可或缺的首先就是“强烈的愿望”。因此我们可以大概看出这位被称为“圣贤”的传奇人物的思想,不论做什么事,脑子里都应该有很强烈的很完整的想法,这样,成功不会太难。

    从以上看来,明茨伯格和稻盛和夫关于企业创新的思想确实是矛盾冲突的,前者叫我们立刻行动,不能只想,这样无法进步,后者叫我们在做事之前必须有强烈完整的思路。完全不同的意识,我们应该听哪个的呢?笔者起初认为,这两者确实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思想,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并不存在冲突,我们可以把这两者综合起来,把做事分成两个阶段,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应该像稻盛和夫老师说的那样,有自己强烈而且贯通的思路,在有这个思路之后,我们开始下一个阶段,那就是立刻实施,按照之前所想的那样进行,直到最后完成。如果成品还是不够完美,我们再循环以上的步骤,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就像稻盛和夫老师说的那样,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去做就能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会产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积极性。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于所做事的人。所以稻盛和夫老师也不是一个内容学派者,老师和明茨伯格这个过程学派的代表人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很多共识的。笔者也悄悄想过如果这两个人曾经认识会是一副怎样的场景,你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很多理论曾被认为“激进”,甚至是“异端邪说”的人去和一个不要一分钱遁入佛门被世人称为“圣贤”的人交谈,那应该会是一个很有趣的画面!

    转载请联系,本人原创,发布在《故事正在输入》公众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茨伯格vs稻盛和夫,我们到底是该先想还是先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uvo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