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表象世界,默认以自己为坐标系,所见所感是时间不变、空间不变,速度可变。就像金鱼缸中的鱼,眼中的世界都是曲面;而爱因斯坦进入思想实验,脱离了表象的束缚,思考光速相对于谁?1905年,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并根据相对性原理与光速不变推理出狭义相对论,时空是相对的。简单上说接近光速运动会让你更年轻(时间膨胀)、变瘦(长度收缩),和变结实(质量变重)。1915年推导出广义相对论,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时空告诉物质如何运动。
世界是如此的不真实,只有光速不变,时空可空,我们的现在都不是现在。震憾之后,我们也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如果我乘坐一束光去追光,那会怎样?”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思考路线与思考结果。
场景1:与光同尘,应该是一个很美丽的画面吧。止步于美,享受当下。或许思考结果是一幅画,一首曲,一段舞。
场景2:万物一体,你与光本是一体,都是能量体,这是道。定论至此,活在先贤的理论世界中。思考结果或许是一次内观,继续感受宇宙能量,洗涤身心。
场景3:我如果与光同向同速,运动=静止;如果比光慢,光离我而去;如果比光快,光离我而去;惯性思维下的思考结果只是一段路程与速度的常规公式,验证牛顿力学。
场景4:不论我如何切换坐标与光竞速,同向,逆向,斜向,如果光速不变,则时间可变,空间可空。思考结果产生新想法,而我无力验证它的正确性。或许只是一个幻想,还不及公布,已经胎死腹中。
场景5: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场,对应的变化的电场能产生磁场,那是不是有个电磁场呢?原来光就是电磁场。那光速是相对于谁呢?如何光速因坐标系不同而发发生变化,那就违背了光速不变原理。光速是一个常量,在所有坐标系下一样。那如何解释相向运动与相背运动下的光速不变呢?根据相对性原理,可推出时间可变,空间可变。那为什么我们没法感知呢?因为我们运动速度太慢。那如果运动速度接近光速,会怎样呢?数学公式推算一下,质增效应、尺缩效应、钟慢效应、质能公式。狭义相对论诞生。数字推导是正确的,演绎推演没问题,所以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别人不接受,管他呢?目前现实没办法验证,管他呢?因为我相信,日后会有人去验证的。我只管公布出去。逻辑正确,现实中一定会发生的。
五种思考方式不同之处在于,你用的是什么逻辑?你拥有什么知识基础?你坚持什么?
反思自身,学习学的又是什么呢?
1、道理结论:只是一朵漂亮的花,繁花迷人眼,摘一朵,忘一朵,只能用来装饰。陷入知识海洋,天天迷惑中。
2、推演过程:如何种花的技艺。别人是这样做,成功路径如此,我也要试一试。成功的路有千万条,你走不一定成功。
3、算法/模型:可迁移可推演,无限接近于道。定一个方向,不断打磨,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万法为我用。其实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创立了量子力学,却至死也不支持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当你形成知识体系后,是否愿意推翻它呢?你坚信什么,就被什么所束缚,哪怕爱因斯坦也不能跨出知识的诅咒。
那当下我又应该如何改进学习呢?
1、锁定自己的方向,坚持一生:教育是我的主线,一生不变。
2、建构自己的模型,不断完善:从知识到认知到心理,划出路线。
3、打磨自己的产品,坚持突破:聚焦一门课程,用实践验证模型。
相信逻辑的力量,理论推演的结果,必然在现实中发生,功不必在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