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说散文
几百米的路却不好走

几百米的路却不好走

作者: 长九 | 来源:发表于2016-09-23 16:53 被阅读112次

儿子上小学了,学校离家不过几百米,但走起来并不容易。

院子不大,院里人大多都认识,都是一个系统的。

一出家门,一定能看见一位老人,几乎风雨无阻地静静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即使在8月下旬,依旧穿着厚厚的外衣,带着已经退了色的小黑帽,驼了背,弯了腿,但双眼炯炯有神,仿佛是整个院子的守护神。

“奶奶早上好。”这是儿子出门后的第一句话。

“走~~啦~~”就这两个字,足足要用上好几秒,老奶奶拉着的长音和她脸上的皱纹一样长。

“老人今年89了,看身体多好,那几颗大银杏树就是老奶奶年轻时种的。”

院子里没有一点儿秘密。虽然刚刚搬到这里没有几天,对这位老人的年龄、家庭、儿女的情况就听到过很多遍。租房来看房的那天,这位老人就坐在那里。从自己步入院子直到走进单元门,一举一动都没有离开过她的视线。自己出来的时候,还和老人闲聊了几句,在老人的目送下离开了院子。

没过几步,在健身器材那里一定还会见到一位胖胖的婆婆。

“奶奶好。”似乎还在梦里的儿子声音自然大不了。

“哎呦,大宝贝,昨天是不是又睡晚了,瞧,眼睛还没有睁开呢。”

婆婆的声音足可以让整个院子清醒起来,儿子也会立即精神多了。

婆婆刚刚从单位宣传部门退休不久,对这个位于学区的整个院子的情况了如指掌。婆婆小眼,但眼球总是在滴溜溜的转,一刻都不肯休息。记得看房那天,与这位婆婆聊了很久,哪家房子要出租、哪个租户刚刚搬走、哪家房子刚装修、哪家房子租金是多少……她比中介公司知道的多得多。

出了院子,要走一个近似口字上半型的路。

第一笔很短,不直,呈锯齿形。

路不宽,但人并不算多,只是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并无仔细区分,几十米的路上要先后几次被自行车的铃声催促着。

在这段路上,只走直线是不行的,挨着墙停放的自行车时不时伸出车身,甩出尾巴,多占用些人行道的空间。因此,一定要学会走S形路的本领,这样不仅能避免刮破衣服,而且能节省下来不少时间。

第二笔很长。

第二笔的前半段,路宽了很多,人也一下子多了起来。留给人走的路宽了一些,与其说是留给人走的,倒不如说是留给车用的。因为,这个宽度刚刚好能够勉强让机动车通过。

路的右边是围墙,左边是草坪的护栏。这条路设计的并不窄,因为是长安街沿线。但左右各一排小汽车的停放,留给行人的只能是现在的空间。

这段路走起来更要小心一些。

有了在上一条路应对自行车的经验,在这条路上往往不再会把自行车放在眼里。最该当心的是,后面不知什么时候突然来了辆机动车,似乎马上就碰到了你的后脚跟。每到这时,需要你快速闪开,躲进一侧停放的两辆车之间,耐心地等着小轿车通过。儿子的动作一向不比我慢。

最可怕的是,偶尔碰上一个火气大一些的司机,见你并没有让路的意思,突然一声“嘀嘀”足可以把你吓个半死,就是一夜无眠的人也会立刻蹦到一边。一下子你会觉得,院里那位高嗓门胖婆婆的声音是那么的亲切。

此时此景,在这段不足百米的路上,每天都要上演。

第二笔的后半段,挨着一家大单位。或许属于大单位的管辖范围,没有多长时间,这段路的变化倒不小。

先是用普通的围栏线隔出了区域,两端还有门卫站岗,不让行人穿行。但围栏线着实管不了大作用,小孩子一猫腰就钻了过去,大人摘一下围栏线的挂钩,很容易穿行其间。面对门卫提示的“以后请走外面”,只要充耳不闻就好了。

没过几天,围栏线的挂钩不好用了,被固定住,摘不下来了。偶尔会有一些行人,皱起眉头,很吃力努力地去摘挂钩,但任凭怎样用力,都是无效的,嘴里自然唠叨起来,“这条路原本就是行人走的,凭什么被你们圈起来?”

有些大人也学小孩子的样子,努力一猫腰也就钻了过去。也有一些人,自然多走上几步,绕过这个围栏线。

“以后走外面!”二十岁上下的门卫提示的语气越来越重,眼神中迸发出更多的不理解和无可奈何,偶尔轻轻地摇摇头,穿行的人置若罔闻,好像门卫根本不存在一样。

又过了几天,可移动的金属护栏代替了围栏线。不论怎么猫腰都是不可能通过了,只有绕行。

一天,前面同行的拿着公文包的人,在金属护栏前突然停了下来,对门卫示意了一下,门卫跑了过来,赶紧打开了一条缝隙,让这个人走了过去。这动作显然是训练有素,干净利落。“快点,爸爸,谢谢叔叔,让我们也顺便过一下。”儿子反应真是快。

“你们没有证,不能从这过。”双眼立刻没有了表情,语气很重,也很冷。

第二笔的末端是穿过有着红绿灯的大马路。走这十多米更不容易。

碰上绿灯,赶紧拉着儿子快马加鞭,生怕走上一半变成红灯,落了个进退两难。

每在这时,自行车、电动车、行人多方汇聚,迎面来的,身后追的,交织在一起。秘诀是,留心迎面来的,忽视身后追的。迎面来的也有所不同,有的是穿行后直行,有的是穿过后转弯,各自按照最短路径的方法采取不同的行走路线。转弯的自然就要提前行动,边过马路边开始提前变道,碰上步行的尚好,要是碰上骑自行车的、骑电动车的,磕碰一下并不少见。好在人多车多,速度都快不起来,磕碰一下往往并无大碍。双方也并不多说,四目对视一下,彼此点个头,也就各赶各的路。

最该留心的,是右行道上的机动车。因在行人通行的绿灯时,右行道上的机动车往往并不示弱。有文明者,停下车来,让行人先走过去,但保不齐从后面突然爆发出“嘀嘀”之声,以此抗议前车的不通行。伴随着嘀嘀声,行人多给以鄙视的眼神加以回报。结果是,“嘀嘀”声不绝于耳。

发生在这几米的磕碰也不少见,情况比前几米明显要严重得多,处理起来也复杂起来,即使依然无大碍,但受到伤害的行人一定要讨个说法,经常也会出现一群行人围住一辆轿车迟迟不肯离开的场景,轿车要是个豪华品牌,那情况往往不得了,听到什么样的话都不要奇怪,大家的眼神似乎能把整辆车击穿。

第三笔不短不长。

这条路百余米。人行道、自行车道划分明确,但走起来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自行车、电动车、老年代步车(三轮车)一起上阵,普通滑板车、电动滑板车、以及时下时髦的自平衡车,单轮的、双轮的,甚至多轮的,统统加入进来。

在这段路上,需要眼观六路,院里的胖婆婆应该最得心应手。路上,不再有完全意义上的方向感,有的只是别磕着碰着的提醒和前行。

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这条路上,总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社戏》中的场景:“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只是这里把“台”设在了学校门口。妈妈拥抱孩子的,孩子说再见的,老人叮嘱学生多喝点水的,学生向老师问好的,学生互相喊着名字的……,在几位拿着警棍把守在台边的警察旁上演着。

如果碰上个下雨天,这又像极了叶圣陶先生《多收了三五斗》中的景象: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船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

相关文章

  • 几百米的路却不好走

    儿子上小学了,学校离家不过几百米,但走起来并不容易。 院子不大,院里人大多都认识,都是一个系统的。 一出家门,一定...

  • 2020年7月18日 星期六 骑行东大村+华米福利分享会

    ​朋友多了路好走,互相帮助路才宽,本次活动感谢(华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内部发布的(运动不止---华米伴你行活动)的...

  • 与自己和解的日子(2)

    人生的路有很多,有的路好走,有的路不好走,人们往往愿意挑战那些不好走的路。宁愿泥泞也不愿意输给那些不如自...

  • 做这件事,你也能够自律、自学、自修、自省

    文/米米 曾经,我很喜欢逼迫自己合群。因为那时候的我,总觉得,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多了不孤独,朋友多了才有面子。 ...

  • 2020-03-30

    四十而不惑,略有所感,但愿渐渐真能不惑: 1、有好走的路,有不好走的路,好走不好走都是自己选的,都得走下去,走不下...

  • 看了金装律师之后,真的想当律师

    律师的路真的好走吗?对于非法专业的人来说真的要走这条路。真的好走吗?

  • 悲伤成河,逆流而上

    希望跟自己和解,别轻易妥协。在未知的以后,要善良到发光。路还很长,却不好走。一路上,你失去的远远小...

  • 回头

    都知道 明明一条很好走的路却不走 都知道 看似美好的生活却不去珍惜 都知道 喜欢的总会去努力的争取 但到最后却选择...

  • 路好走了朋友多

    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朋友多了路好走,这是真的,但究竟是朋友多了路好走,还是路好走了朋友多? 从现实中得知,我觉得应该...

  • 多珍惜好走的路

    多珍惜好走的路 好走的路不多,但是一旦有好走的路时候,千万一定要好好的去走。 时光的路,不会给每个人机会,但是,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几百米的路却不好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uwt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