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12-01

2018-12-01

作者: 刘佳和 | 来源:发表于2018-12-01 00:25 被阅读0次

    生命之本色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有感

    刘佳和

    我惟愿保持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聆听的纯真……

    生命是当下被许多年轻人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但如何正确看待生命,利用生命就成为生命乃至整个人生问题的核心,但随着生命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时常困扰我们的人生哲理问题,所幸的是周国平先生写的《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给出了详细的答案,这是一篇描写生命的散文,主要从生命的意义、信仰、灵魂、死亡、追求和责任等方面详细诠释作者了对于生命的理解,引发了无数年轻人对于生命的深思和探索,也开启了他们人生的大门。

    一、觉醒与思考,生命之门的钥匙

    “在一切力量中最不可缺少的一种内在的力量,就是觉醒。”生命就像是一颗未出土的嫩芽,需要一个时刻,或者是说是一个契机,来唤醒他沉睡的心灵。也许有人拥有金钱,或者拥有地位。但事实上那只是表面的作用,因为唯有内心的力量,才能使自己活得更有意义。因此,活在这世上我们应具备三个觉醒: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灵魂的觉醒。周国平先生有深沉又不失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他的角度——生命之三要素。生命的觉醒,顾名思义,就是要享受其内在之快乐,摒弃外在的痛苦。我们活在世上,首当其冲的就要生存,就像原始人类为了生存而生存,茹毛饮血。动机很单纯,就是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就出现了文化和艺术,逐渐出现了权力等级和地位,人类不再仅仅满足于可以衣食住行,而已经上升到追求物质和精神的层面。这时,思想与哲学便诞生了。我们在社会上生活经常是为了获取财富而为之奋斗,久而久之,竟然把这些东西看得比生命更加重要,甚至把其当成人生主要的乃至唯一的目标,以致耗尽精力,很显然本末倒置了,充实生命永远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永远对生命存在一种敏感,去满足它的需要。自我觉醒,就是要在生命的基础上建立一种责任,做自己的主人,成为真正的自己,既然拥有自我,那么我们就不要在意如浮云一般的他人的眼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现在自己想要的并全身心投入去把它做好。并且自己感到十分充实和快乐,这便是最好。灵魂的觉醒,“在世间一切生命中,没有人是有自我意识,能够知道自己作为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和一次性知道自己是一个我。”灵魂在某种意义来说,它是存在的,其实灵魂就相当于精神,灵魂的觉醒也就相当于精神的觉醒。认清你的本质,那么就称之为灵魂的觉醒。

    二、生的意义,享受与苦难的结合体

    (一)闲适的生命,使生活慢下来

    “人生无常,死亡随时会来临,你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如果日日处于恐慌之中,倒不如放下心思,放慢速度,接受闲适的生活。当你深谙世俗之道时,一定会向往无忧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一栋小屋,四周遍地野花,阳光明媚,望一眼远处的群山,便已足矣。这是金钱无法换得的,这就是享受生命的真谛,虽无所作为,但的确让生命,变得富有意义。

    (二)苦难的源头,是生命的磨练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周国平先生用凝炼的语言缓解了“苦难”的消极。苦难往往是跟灵魂联系在一起的。周国平说,“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苦难时,他便醒来了,”苦难之所以称之为苦难,因为他沉重的打击了灵魂,是人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人对于这种经历往往可以是走出阴霾,迎来新生活,由此可以看出,苦难也具备某种精神价值。苦难同样产生距离,当我们遭遇不测时,我们往往会这个世界分离。如果我们善于运用这个机会,善于思考,就会对人生活中一种新的眼光。我相信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并且热爱人生的人,他一定会藏有从痛苦提炼的珍宝。苦难同时也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用来洞察人的内心,一个善良的人在遭遇苦难时,他一定会用正确的方法面对。他也一定会自己默默忍受痛苦,来成全他人。凡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人,一定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的困难就是死亡,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以尊严方式承受死亡,而不能苟且偷生。

    三、信仰与追求,方向与光

    追求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并且是每个人所拥有的,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或许追求也不同,但无论如何追求的拥有就变成了日后的人生追求并有自己的目标,不管怎样,你拥有了自我,拥有了动力,在历史上舞台上的叱咤风云,还是在名利场外的甘于寂寞,都是一种追求,追求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未必向上的,积极的,因为成败无法衡量追求的好坏,也许一个有追求的失败者,比一个没有追求的成功者更加伟大。最重要的就是走自己的路,追求自己想要的成败与结果,已沦为次要。

    与追求不同,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物品也可以是一个精神的寄托。无论怎样,它都是我们心中的一种信念。也许信仰并不是必须要信仰某种宗教。其实拥有崇高的追求、有超出世俗的理想目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信仰,这种特殊的信仰是人生路上的风向标,它激励人们在黑暗中奋力前行。

    四、生与死,诞生与回归

    死亡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没有人可以否认它的必然性,人不可能永远活着。所以死,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宿命。当我们诞生时,我们就从“无”变成“有”,当我们面临死亡时,我们就会由“有”变成“无”人生就是这样,就是由一个一个的循环构成。我们存在时,我们便能感觉到自己拥有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当我们死去时,一切都化为虚无。所以我们需要趁现在之间去努力的充实我们自己的生命。蒙田说过“死,说不定在什么时候等候我们,让我们到处都等候他吧。”这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把不愿意或不愿意、把被动化主动。死就不可怕了。思考死亡本身本无价值,但思考死对于生却有很大的价值。

    周国平先生写的《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文笔优美,结构严谨,但不失生动。影响和改变了许多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态度。他的文章,如一股清流,吹去了我心中污浊的丑陋,激发了我对自己生命的热爱。                              2018年12月1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2-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uxl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