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黑洞照片版权问题引发了大家的热议,而除了视觉中国的风口主角被约谈后,道谦关闭网站后,今日全景网络官网也在这风波中,默默地关闭了网站。
4月10日,“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EHT)发布了他们第一次拍到的黑洞照片,4月11日上午,主打“正版商业图片”的视觉中国网站上出现了这张在互联网上疯传一夜的“甜甜圈”,并打上了“视觉中国”标签。图片旁边的基本信息栏注明“此图为编辑图片,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致电或咨询客户代表”。这意味着视觉中国拥有这张黑洞照片的版权。而黑洞图片的原版权方欧洲南方天文台介绍,使用其网站上的图片、文字等,没有特别说明的话,一般都遵循相应的授权协议,清晰署名即无需付费使用。换句话说,CC4.0是个相当宽松的协议,只要标明黑洞图片来源,即可自由使用,甚至用作商业目的。
不仅如此,大家还发现,作为一家商业化图片网站,视觉中国近年来对于图片“版权”的控制力度日益明显,甚至出现频频越界争议。如共青团中央官微就发图质问,国旗、国徽为什么也被标上版权和价格,出现在视觉中国网站上?知名自媒体人三表龙门阵则发表《天下自媒体苦视觉中国久矣》的文章,抨击视觉中国通过对图片版权的大肆占位,从而形成了巨大的版权商业池,然后向各类自媒体索取高额图片版权费。
随后,视觉中国创始人柴继军发朋友圈表示,“黑洞”照片属于Event Horizon Telescope组织,视觉中国通过合作伙伴获得编辑类使用授权,“如未经版权人授权,用于商业用途,将可能存在风险。”
视觉中国创始人柴继军发朋友圈此后,据自媒体三表龙门阵查证,在“黑洞照片”的源头——欧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网上,可以下载TIF格式的高分辨率图片,同时ESO还对版权作出CC4.0协议,只要注明图片来源:EHT Collaboration,便可自由使用,无关商业或非商业。
视觉中国一时间陷入“版权霸权”争议漩涡中。在我看来,争议背后所凸显的是互联网自由传统与版权管理的冲突。基于自由、开放的特性,我国互联网发展早期对于包括图片在内的各类信息使用,基本是无偿的。搜索引擎的出现,更便于人们对于图片等信息的搜索与引用。在这个阶段,对图片的“共享”理念成为主流,哪怕是部分图片拍摄者,上传图片后也并没有提出版权及费用收取要求。
当然,一个更为客观的现实条件是,作为个人,图片拍摄者和所有者很难花费大量精力,去检索图片被使用情况,并对未经允许的图片使用者提起索赔。
随后,视觉中国等系统化、组织化的图片使用及转让平台出现,可供图片拍摄者和所有者集中上传,并为其代理相关图片的网络有偿使用,负责相关费用收取。作为一家商业化公司,视觉中国提供的服务也不是无偿的,会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用,作为平台日常运营及发展所需。
由此,视觉中国逐渐成为国内最大的图片版权代理平台之一,但随之而来的,则是视觉中国掌控了大量图片版权资源,形成了对于这部分图片版权定价的主导权。从目前业界的部分反馈来看,认为视觉中国过于强调图片版权的商业变现,其费用标准对于如今兴起的自媒体而言也偏高,从而引发了广泛不满。
与此同时,视觉中国对于平台上传的图片把关不严,导致了国旗、国徽被标上版权和价格等现象出现,这也让人质疑,其是否重商业而轻责任。
人民日报 官微更文人民日报官微也在昨夜对此事评论:“视觉中国”下线国旗、国徽等不合规图片并致歉。怎样的图片能收费?探讨来得猝不及防却颇有意义。当版权保护成共识,没有人否认摄影作品有著作权。问题在于,著作权是否真成立?平台有没有净化版权池?商业模式是否经得起推敲?避免版权保护陷入“黑洞”,与提倡版权付费一样重要。随后配图还调侃称:“不敢配图”。
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独家回应每经称,视觉中国的这种版权主张不合法,ESO从未,也不能将他们的图片版权转让给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且视觉中国从未就黑洞图片联系过ESO。
黑洞照片实际上,近年来百家号、一点资讯号等不少平台已经建立了正规版权图片库,供平台自媒体无偿使用,但还有一些平台没有类似资源支持。建立更大范围的图片版权共享池,有利于这些平台与自媒体、图片版权所有者和服务商的合作共赢。同时,内容平台也要加强对自媒体的图片使用等版权管理,对于屡屡侵权者采取禁言、封号等严惩,净化平台内容生态。
而对于视觉中国来说,也要反思其作为上市公司,不可滥用版权代理权,更不能为了获利,将共享图片乃至本属于公共性质的图片冒用为自家代理图片。否则,还会遭到更猛烈的公众反弹,甚至引来法律等纠纷。
网友评论